第二個基本目標是全省主要城市之間的交通要基本暢通,西起巴彥淖爾臨河,東至錫林浩特,北至二連浩特,南到張家口,各個行政區中心城市之間必須有行車狀況良好的公路。
第三個基本目標就是最基本的科教文衛覆蓋面要達到鄉鎮一級行政區劃,尤其是基礎教育要提上政府工作的日程,要在塞北兵團治下的各個城鄉建設一批中小學。
作為一個後世之人,馬崢很清楚教育的重要性。現在戰爭基本上進入了尾聲,就算是不會提前結束,到45年八月也不過兩年半的時間了。一味地擴兵備戰而忽略防區的經濟建設以及人文建設都是不可取的。
更重要的是,經濟是一切上層建築的基礎。如果經濟跟不上的話,部隊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部隊小規模的時候倒還好說,去哪都能混的一口吃喝,甚至於單靠繳獲都能支援部隊的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塞北兵團總兵力已經超過了80萬人,除了傳統的陸軍之外,海軍和空軍都在大力的建設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經濟環境,這些吃金喝銀的兵種可是真的養活不起。
此外,以塞北兵團為首的中國/軍隊已經收復了大半個華北,日偽軍被壓縮到了山東河南等地,因此接下來必然是對這些地方發動進攻。其次還有東北的關東軍,也是馬崢所部攻擊的物件。
而越是到最後,日軍的反抗越是激烈,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下一次大戰要麼不打,一旦開打便是決定生死的大決戰。
正因為如此,部隊必須積蓄力量,從糧食到彈藥再到其他戰略或非戰略物資,都必須囤積到足夠的量。尤其是像坦克、裝甲車、飛機、突擊步槍、火箭筒等重火力裝備,只有這樣,部隊才能有和日軍進行決戰的準備。
不過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可不大容易,要知道馬崢所部現在的防區都是地處中國北疆,氣候條件惡劣,地廣人稀,歷來都是不毛之地最好的詮釋。
在遠古時代這裡就是北戎屬地,秦漢以來則是匈奴領地,唐宋之時則是突厥、契丹的地盤,後來又是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勢力範圍,可以說在絕大多數的國人眼裡,綏察地區歷來就是荒涼、貧困、落後的代名詞。
幾千年來這塊土地上糧食問題歷來都是重中之重,缺糧似乎是常事。即便馬崢主政這方土地以來也一樣,糧食也經常不夠用,每年都需要花重金向山西陝西等地購買。
但是馬崢卻知道,綏察地區雖然不是糧食大省,然而滿足全省不到一千萬人口的口糧還是沒問題的,只不過綏察地區很多肥沃之地還沒有開發出來,例如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河套平原,因此新的一年內兵團以及地方政府一個很重要工作就是促進農業發展。
民以食為天,只要將嘴堵上了,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所以缺糧這種現象必須得到解決。因此馬崢專門從部隊繳獲的資金中抽調300萬大洋用以水利建設以及高產農作物的推廣。
此外就是防區內的交通狀況必須得以改善,綏察地區本就地曠人稀,到目前為止人口達到五十萬以上的城市不足10座,從東到西只有承德、張家口、大同、歸綏、包頭、臨河可以算的上市,其它都是人口不滿十萬的小縣城,。
正因為如此,防區內各個主要城市之間還沒有一條完備的道路,這嚴重影響了塞北兵團軍政的發展,因此今年馬崢責成地方政府和駐軍一定要積極改善各自防區的交通狀況。
另外馬崢還給兵團總部制定了發展目標,要求各部隊加緊時間訓練,各兵工廠繼續擴大產能。爭取在半年內將10個整編師完成換裝,裝甲師的規模也要相應的擴大。
同時今年還要大規模徵兵,年底時全軍總兵力至少要達到100萬,其中陸軍90萬,海軍8萬,空軍2萬。
此外馬崢還特別強調,要求各部隊從現在開始就做好備戰準備,用馬崢的原話說,1943年將是決定華北局勢關鍵性一年。
在這一年,中國人民和軍隊很可能在華北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於有可能將日軍徹底的趕出華北,結束華北的戰鬥。而中國的抗戰局勢也會因為華北的變化而進入新的紀元,總之一句話,中國已經進入了黎明前的前夜,儘管黑暗,但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