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三百一十三章:建立後勤保障體系(求訂閱、求月票!)
接下來的幾天,各部隊都在忙著轉運戰利品和救治傷員,忙的不可開交。而日軍這段時間也在舔傷口,並沒有來找馬錚所部的麻煩,雙方進入了難得的平靜期。
但不管是寺內壽一還是馬錚都清楚,這平靜雖然難得,但是卻是暫時的,等雙方有一方恢復了實力,戰爭將繼續開始,到時候必將是有一場龍爭虎鬥。
在馬錚的指示下,所有搶運回來的物資全部運回歸綏,由後勤部門統計並登記備案。而所有的裝置立即運往大青山、卓資山等地進行安裝除錯,儘快恢復生產。
很快,在馬錚的支援下,綏察軍區一批軍工專案紛紛上馬,包括歸綏被服廠、卓資山軍工廠、集寧槍械修理廠、大青山鐵鋼廠、歸綏火藥廠、歸綏子彈復裝廠、歸綏手榴彈廠等等。儘管條件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馬錚還是決定在綏察兩省初步建立了屬於八路軍的後勤工業保障體系。
雖然這個後勤保障體系無論是從生產力還是持久姓上來說都不夠完整,保障係數也極差,但是這卻是在八路軍中開了先河,受到了延安方面和八路軍總部的一致好評。
10月15日,在送走左副參謀長的第二天,馬錚帶人前往野戰醫院探望了在此養病的礦工們。
關於怎麼安排這部分礦工,馬錚心裡已經有了腹案。現在綏察軍區不但部隊缺人,而且連續十幾個大專案上馬,所以更缺勞動力。因此馬錚決定將這七萬多礦工一分為二,一部分編為作戰兵力,另一部分則是轉化為工廠工人。
不過到底行不行還是得看看這些礦工們的意思,要知道這些礦工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被日本人騙來的、拐來的,甚至於是綁來的,他們在老家還有妻兒老小,要是強留他們下來也是不妥的。
更何況裡面很大一部分礦工之前就是軍人,被俘之後被日軍送到礦上,這部分人是不是心念舊部,是不是還願意吃軍糧還值得商榷,所以馬錚決定先找這些礦工們的代表探探口風。
很快,十幾個礦工中頗有威望的人被叫到了野戰醫院裡的一顆老榆樹下了,馬錚和雲鑑正在這裡等著他們。
看到這些人到來之後,馬錚指了指面前十幾個小馬紮說道:“大家都坐吧!”
說完,馬錚率先坐了下來。
隨後馬錚笑著說道:“這些天大家呆的還習慣嗎?”
這些礦工代表們似乎還有點拘謹,所以相互之間都看了看,卻沒有人說話。
馬錚再次笑了笑說道:“大家都不要拘束,我們八路軍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在我們八路軍的部隊裡,幹部和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不分貴賤,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暢所欲言,有啥說啥,不要藏著掖著。”
“回長官,有吃有喝挺好的!”說話的四個大個子。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是一陣大笑。
這時大個子大聲說道:“你們笑個屁,我說錯了嗎,這個年代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也只有八路軍會這樣,給我們吃的喝的還給我們檢查身體治傷,換了其他人我們早就餓死了。”
馬錚笑道:“說的很實誠!其他人能,還待的習慣嗎?”
“長官,我們呆的挺不錯的,就是有點想家,我們被抓緊去已經快一年了,也不知道家裡的老婆和娃怎麼樣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嘆了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