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講得理所當然,無所畏懼,一個聽得自然而然,毫無不妥。
孟應然縱然聽了那麼多流言,但對秦崇州和趙承晞的關係並不瞭解,如今親眼體會了一把,簡直情比金堅,親密無間,那他還操什麼心。
孟應然又問:“陛下可有想過求助鎮南王?鎮南王鎮守南方海境,是借兵可以考慮的物件。”
趙承晞聞言撇撇嘴,似有不悅。
秦崇州解釋道:“早在本侯猜到越王要對陛下不利之時,本侯便遣人聯絡過鎮南王。可是鎮南王卻以不理朝政已久的緣由拒絕了本侯。畢竟當年他被封王之時,就立誓不得參與皇室奪權。”
孟應然心下了然,難怪陛下面有不悅。
說起來這鎮南王李淮安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原本是萬康帝的一個御前侍衛,在一次刺殺中救了萬康帝,成了萬康帝的忘年之交,極受寵信,甚至被萬康帝親封為異姓王。
在東陵,非皇族被封為王爺可是少有之事。當時這鎮南王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不過在趙承晞出生幾年後,這鎮南王便自請去了南方封地,故而趙承晞也只在萬康帝喪禮上見過他一面。
趙承晞只記得那位鎮南王哭得很傷心,她還沒見過一個大男人哭得那麼慘過。
趙承晞本來以為他對萬康帝感情很深,沒想到居然對萬康帝最寶貝的孫子,也就是她自己,這麼見死不救,趙承晞自然極為不爽。
趙承晞有自己的打算:“我們可以潛入皇宮,先把越王給抓了,到時朕再在祭天大典上將越王的狼子野心公之於眾,如何?”
孟應然小心翼翼提出自己的疑問:“皇宮那麼容易潛入嗎?”
趙承晞眉毛一挑,胸有成竹:“這個朕自有辦法。”
北鏡城,護國軍營。
秦崇州和趙承晞離開軍營已經幾日了,這段時間裡,護國軍和北周軍只起了一次小摩擦。
大家都知道,北周在等。
護國軍如今和趙承晞已是勝敗一體,只要祭天大典一過,趙承晞被剝奪了一國之主的身份,支援趙承晞的護國軍便成了亂臣賊子,到時軍心一亂,護國軍對北周來說便是任人宰割的板上魚肉。
宋陵修豈會不知?
他如今只想快刀斬亂麻,儘快解決了這邊境的問題,然後可以把護國軍調回京陵城救趙承晞。
可是事不隨人願。宋陵修進一步,北周便退一步。但宋陵修一旦想退兵,是不可能的,北周便會繼續侵擾邊境。
把戲拙劣,樂此不疲。
這是一場拉鋸戰。
即便趙承晞臨走前已經重振了軍心,但主帥離營,關於宋陵修身世的流言愈演愈烈,戰線一旦拉長,軍心不穩,勝率實在難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