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自知。
相面之術,也只看相面之人。
相面之人,其實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只是需要別人說出來而已。”
短短几句話,毛敬說得有些高深莫測的感覺。
可仔細品味,他好像說得一點沒錯。
接下來,我們聊了不少關於相術的知識。
毛敬說,相由心生,除了天上的相貌外。
相術其實也講究“望聞問切”,透過觀察問相者的情緒、經歷、所在環境等,再配合相術裡的技法,作出判斷結果。
而且相面術裡,還有很多的口訣。
毛敬還現場,背了兩句很容易理解的口訣給我聽;
青頭皮發生富貴,黃頭皮發窮又忙。
額高寬平福祿人,腦後連山晚運成。
“……”
當然,說起來簡單,這要是實際運用且真的能作出準確判斷的,那是少之又少。
毛敬顯然就是這樣的佼佼者。
不然他師父外出這麼久,也不會讓他帶著潘玲坐鎮門店,對接各種業務。
想到這裡,我又問了一句。
問他師父去了哪裡?
從上一次我們公園內捉鬼嬰到現在都兩三個月了,他師父還沒回來。
這次沒等毛敬開口,潘玲則附和道:
“回青城山了。
每隔一段時間,師父他們那一輩,就需要一個人坐鎮寶堂。
這一次輪到我師父了,還有三個月他也就回來了。”
對於這些大門派,我也不瞭解,只能點頭“哦”了幾聲。
也從他們嘴裡瞭解到一些關於這些門派的事。
但基本運作模式和他們青城山都差不多,平日坐鎮山上的道長並不多,更多的門人分散在五湖四海。
只會在特定的慶典或者節日才會回去……
吃過午飯,我又去他們鋪子坐了一會兒。
不得不說,他們鋪子在這邊的生意還不錯,除了和殯儀館那邊有業務往來,散客也不少。
但基本是求對聯的,求門神的,求平安符的居多。
看事的還是少數。
不像我們店,都是來買漁具的釣魚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