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除了超耐磨、超絕緣,還有一個特性是漆幹了之後特別硬。楊木匠試驗了幾次,制好的漆包線硬得纏不成線圈。最後二人只能折中,趁著漆包線將幹未乾時纏成線圈,等大漆一干就形狀全部固定。
孫一把這支金貴的特製電磁鐵插入木軸的過孔固定好,接通電池,電池鐵直愣愣硬生生帶動木軸轉成同其它磁鐵磁力一致的方向。
孫一給大家解釋道:“這支纏了很多層線圈的電磁鐵磁力非常強,所以它和其它磁鐵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就更強。”
這是孫一第一次組裝這些木架子和電磁鐵,電匠們也是第一次見。一名電匠上前撥弄一下木軸,馬上木軸立刻執拗地回覆原位。
孫一斷開電池,手指撥轉木軸,木軸吱吱呀呀地轉了幾圈。
孫一解釋說:“純鐵是軟磁性材料,在電力撤掉之後不會有剩磁,所以現在沒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再接回電源,木軸重新同其它磁鐵保持方向一致,孫一道:“大家注意啦,我現在調轉電池的兩極。”
話音未落,電磁鐵帶著木軸譁愣一下旋轉180度。
孫一道:“我再調轉一次電池兩極。”
電磁鐵帶著木軸譁愣再一下旋轉180度。
孫一給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題:“如果我每次都在木軸就位以後都調轉一次電池兩極,會發生什麼事?”
沉默。
一名電匠終於回答:“電磁鐵會帶動木軸不停地轉下去。”
“對!”,孫一予以肯定,“只是我的手沒那麼快,所以我要藉助於這幾個銅片。”
木軸的一端鑲嵌著幾塊銅箔,孫一把電磁鐵的漆包線接上去。然後用兩隻銅片做成刷子,剛好壓在銅箔上,每當木軸轉半圈,銅箔自動交換一次位置,等於換一次電池的兩極。
孫一把銅刷子接入電池,“嗡”的一聲,木軸在變換磁力方向的電磁鐵的帶動下轉個不停。
“這叫……”,孫一剛想說“這叫電動機”,王爾牛大叫一聲“電車!這叫電車!”
明朝的規矩,能轉的都叫車。馬驅動的車叫馬車,牛驅動的車叫牛車,風驅動的車叫風車,水驅動的車叫水車,眼前的電驅動的車當然叫電車!
孫一隻好從了王爾牛。
他接著解說道:“眼前這電車的力氣還很小,這是因為外面木架子上的電磁鐵和木軸上的電磁鐵的磁力都不強,如果想辦法增大磁力,電車就會更有勁!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用電車帶動紡車紡線,帶動扇車扇風,帶動翻車提水,帶動裝甲筏子的噴水式水箱,甚至帶動石磨,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趁大家陷入暢想,孫一斷開電源,把另一支特製電磁鐵插過木軸上的另一個過孔並固定,兩支電磁鐵形成十字交叉。同前一支電磁鐵類似,這支電磁鐵的漆包線固定在另兩塊銅箔上,透過另兩個銅刷子接入電池。
再接通電源時,電車旋轉得更加平穩有力。
孫一不停地在木軸左右新增輔助的外部磁鐵,電車轉得更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