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一本正經地仔細觀察了肚兜的前前後後左左右右,滿意地點點頭,心裡給明朝工匠的手藝點了個贊。
孫一開口吩咐道:“裝甲吧!”
旁邊的幾個工匠上來就把楊日天原來裝在肚兜口袋裡的各式工具掏出來扔在地上,把制好的一片一片的纖維複合甲裝進去。
肚兜口袋被大小正合適的甲片塞得滿滿的,立刻鼓了起來。
楊日天胸前是三個豎長條的皮製口袋,各塞入了兩支甲片,正好把前胸嚴嚴實實地護了起來。左右胳膊下各有兩個短的方形皮口袋,塞入甲片後正好護住兩肋。
整個肚兜的設計,孫一完全抄襲了後世中國的56式衝鋒槍的胸掛式彈匣袋,只是材質由帆布改成了羊皮。
如果評說冷戰時期東方集團對世界武器裝備的傑出貢獻,第一當屬蘇聯設計的AK47,就是中國的56式衝鋒槍;第二就是中國設計的為AK47配套的胸掛式彈匣袋。
蘇軍原本的AK47彈匣是挎包式的,在阿富汗戰場上士兵感覺很不方便,紛紛改用繳獲的阿富汗游擊隊的中國胸掛式彈匣袋。繳獲的中國彈匣袋數量畢竟有限,蘇軍士兵就仿照中國的設計自行改造。
蘇軍後方知道了這件事,就在中國設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推出了蘇制的胸掛式彈匣袋。可是士兵還是願意用中國的,原因是蘇制的彈匣袋雖然高階,但是在匍匐前進的時候容易滑到襠部。
中國的56式胸掛彈匣袋別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卻是實戰中打磨出來的經典。就這樣,世界上凡是有AK47的地方,就有中國的彈匣袋。
對這樣的經典,孫一婉言謝絕了所有工匠好心提出的改進意見,就連彈匣口袋蓋上的木製搭扣都一模一樣。因為有傳言說,有的國家仿製的彈匣袋採用了更高階的尼龍搭扣,結果在寂靜的夜裡,開啟尼龍搭扣的“茲啦”聲一下子就暴露了目標。
孫一替楊日天扣好彈匣袋,不,現在應該叫裝甲袋,用手指在外面彈了彈,甲片隔著羊皮發出清脆的“噹噹”聲。
“楊總兵,感覺怎麼樣?”,孫一問。
楊日天伸手踢腿,扭腰彎腰地試探著,“這輕巧得就跟沒穿一樣!”
孫一鼓勵他,“別這麼小心,該跑就跑,該跳就跳,上房上樹,打滾兒翻跟頭都試試。”
楊日天真的就在院子裡又跑又跳,還真的上了回樹。
楊日天評價了兩個字:“牢靠!”
馬上他又扣上了一頂複合纖維頭盔,抄起了一面複合纖維盾牌,在院子裡大開大合,不停地往樹上撞。
等他滿頭大汗地玩夠了,孫一和工匠們仔細檢查一遍,發現裂了一隻甲片。不過按照這次同土匪的交戰經驗,這種程度的破損基本上不影響甲片對箭矢的防護能力。
楊日天愛惜地摩挲著羊皮,突然抬頭急切地請求孫一:“力德爾爺,趕緊先給尕李廣的戰兵配上吧!他們明天早起就要出發了。”
頓一頓,楊日天又說道:
“這天一天比一天熱了,咱們原有的棉甲穿不住了,愛新金國的明甲暗甲就更穿不住了。到時候咱們有這種份量又輕又透氣的裝了甲的肚兜,管保能殺他們個哭爹喊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