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107章 拼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7章 拼音 (1 / 2)

院子裡的通訊兵和孤兒,人手一塊石膏石板,早早等著琪琪格老師。他們會打蒙文旗語,卻不會寫。

賈道士圍著通訊兵直轉悠,嘴裡唸叨著,“你們要敬字!可不敢在石板上寫字!”

孫一白他一眼,大聲說道,“賈道士你緊張什麼!他們寫的是蒙古拼音,不是字!你過來,我有事找你。”

賈道士長出一口氣,“番字自然不能算字,大家小心就好。”,說罷一溜煙離開通訊兵。

自從電生磁毀了賈道士的三觀,他一直都在懷疑自己以前信奉的那些聖人語錄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就拿眼前的通訊兵用石板練字來說,在石板上寫字肯定是不敬。可是不用石板難道鐵木營供得起紙嗎?供不起紙難道就不讓通訊兵和孩子們識字嗎?宋時歐陽修小時家裡窮置辦不起筆墨,歐陽修就用蘆杆在沙地練字,是不敬嗎?古人題書牆壁,是不敬嗎?孔聖人相傳少時在他兄長的肚子上寫字,是不敬嗎?

自己見到有人不敬字,如果自己不開口阻攔,便是自己的罪過。如今自己已然勸阻過,力德爾爺又說寫的乃是番字,賈道士樂得解脫。

孫一把賈道士叫過來跟自己一起研究用蒙文字母拼寫漢語。一是省得賈道士添亂,二是這幾天孫一嘗試用蒙文字母拼寫漢語,遇到了不少問題,真的需要一位本時空的人幫助。

第一個問題就是中文特有的聲調,後世流行的四聲注音,在明朝並不適用。

以陝西話為例。孫一所熟悉的後世普通話,同明朝陝西話之間存在簡單的聲調對應關係。比如

普通話發陰平(一聲調)的,陝西話都念輕聲;

普通話發陽平(二聲調)的,陝西話仍讀陽平;

普通話發上聲(三聲調)的,陝西話發去聲;

普通話發去聲(四聲調)的,陝西話發陰平;

普通話的媽、麻、馬、罵,在陝西話裡讀成嗎、麻、罵,媽。

但是陝西話本身沒有上聲(三聲調),所以聽起來格外生硬。

類似的轉聲調規律也存在於山西話,但是山西話還大量存在一種後世已經消失的入聲調。入聲在孫一聽來,就是以短促的p、b、t、d、k、g、h結尾的音。比如後世的“越南”一詞的英文“Vietnam”,第一個音“Viet”中的t音,就象被吃掉了一樣。

鐵木營裡的明朝人除了說陝西話和山西話,有時他們之間還會說一種即象河南話又象南京話的“官話”。官話不僅存在入聲,還存在一種尖尖的團音。

因為發現了這些規律,孫一很快就學會了用陝西話同明朝人無障礙交流,但是對於四聲調注音的方法孫一就更沒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孫一還發現無論用陝西話、山西話讀古代詩詞,都有一種強烈的抑揚頓挫的感覺,用普通話讀就不倫不類。

孫一便用普通話朗讀了幾首唐宋詩詞,請賈道士點評發音。

賈道士一針見血的指出,力德爾爺的家鄉話——“普通話”,不僅有地方的發音造成不押韻,還徹底失去了詩詞中的平仄對應!

押韻孫一明白。

平仄用通俗的話說,平聲就是後世的一聲調和二聲調,仄聲就是其餘的聲調。平聲讀起來輕緩,仄聲讀起來重疾,形成了中文特有的頓挫感,古代的詩詞歌賦甚至人名,對平仄都很注重。

比如五言絕句,一定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賈道士搖頭晃腦把孫一的唐宋詩詞用陝西話背誦一遍,換成明朝官話又背一遍。最後總結:“爺你聽聽,無論是方言和官話,都有平仄的韻味!”

孫一信服了,怪不得後世有人說普通話是“滿清”化的語言,並不適合中文。

賈道士建議,如果注音調的話,不要拘泥於方言細節,大可只表明平仄即可。孫一給賈道士點了一個贊,聲調問題一下子變簡單了,不註明的就是平聲,在原音上加個點就是仄聲。

第二個問題,就是蒙語的字母太少,清濁子音不分,“啊呃”不分。比如蒙語中“塔達特德”的拼寫都是一樣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