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的戰鬥剛一結束,楊日天馬上排程人馬設伏。
伏擊的地點是孫一打下的第一個小島。這島上沒有經過戰鬥,來援的土匪不會感到異樣。而且這個島地形古怪,只有一條壕溝出入,到時只要把壕溝兩頭一堵,從島上發起攻擊,來援的土匪就成了甕裡的王八,管叫他有來無回。
不等部隊最後就位,楊日天就升起了三股煙火。
按照俘虜的交代,這是土匪之間十萬火急的訊號,表示島上正受到攻擊,急需支援。
……
楊六郎帶領一隊民兵埋伏在蘆葦蕩裡,他的任務從一早開始就是監視老巢的土匪。現在變成了放過援兵,等伏擊打響,迅速封鎖匪巢的出入口。
楊六郎手裡拎著對講機,隔著蘆葦望著一片開闊水面,水面那頭的蘆葦蕩裡,據俘虜交代,唯一的一條葦溝通向土匪老窩。六郎嘴角露出一絲嘲諷,這群縮頭烏龜,自以為選了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到時候只要派人用蘆葦堵塞這條葦溝,就讓你徹底憋在裡面!
這時有士卒來報,遠處水面划來一隻羊皮筏子,筏子上只有一人,看樣子是要回土匪老巢。
楊六郎心裡一驚,“莫不是漏網的土匪要回巢報信?”
……
土匪老巢。
大當家的心亂如麻,剛得知一個離島上起了煙火,救還是不救?
救,怕自己的這點人馬一去不回。
不救,以後再說什麼話下面的兒郎還會信服嗎?
大當家攢起這點家當不容易。他原本是塞外的一名刀客,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一次買賣失了手,跑到這野地方落草,漸漸架起了一支桿子。前些年裡也就是混口飯吃,不成想這二年草原上連年兵荒馬亂,河套里人煙漸多,肥豬越來越好綁,來登架子的也越來越多。
大當家早知道河南邊的沼澤地裡,冬天裡來了一夥大明朝的邊賊。原本兩支人馬井水不犯河水,不知道那支人馬抽什麼風,居然在河南岸安營紮寨,看樣子是想火併了自己。
這群邊賊太他娘不仗義!江湖的規矩,水杆子、馬杆子大家各吃一片,山不轉水轉,總有一天好見面。就是大明朝這幾年冒出來的叛軍,懂道理的也是和杆子們互為犄角。杆子當邊賊耳目,叛軍給杆子撐腰。這群邊賊不明事理,自己不能不顧全大局,誰叫自己人馬太少呢!老子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今天邊賊終於撕破臉了,怎麼辦?
大當家吩咐,“來人哪,把二桿子、軍師、牛一和幾個巡風都叫來。”
二桿子是土匪的黑話,就是二當家的,平時衝鋒陷陣打家劫舍的主力,一般都是勇猛激進的主。
牛一也是黑話,是大當家的心腹跟班。
巡風是一般頭目,平時負責外出偵查踩盤子。
匪首們碰頭的目的,就是研究一下怎麼辦,出不出兵。
二桿子把馬刀拍的山響,“馬上發兵,叫這幫吃生米的知道知道規矩!”
軍師一臉為難,“對面的邊軍來者不善,要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不如先去碰個杆。”
碰杆,就是兩路匪首見見面,後世叫“峰會”。
二桿子大罵,“上架子就有四盟約八賞規八斬條,大難臨頭就全當放狗屁了嗎?”
中國土匪的管理模式其實一直非常先進。除了明確的分工和等級結構,大都還有嚴格的紀律要求。所謂的四盟約、八賞規、八斬條也不是這股土匪獨創,明清幾乎所有的水匪、響馬、山賊都是這一套。
“四盟約”為:1、嚴守秘密;2、謹守紀律;3、患難相共;4、與山同休。“
八賞規”為:1、忠於山務者賞;2、拒敵官兵者賞;3、出馬最多者賞;4、擴張山務者賞;5、刺探敵情者賞;6、領人最多者賞;7、奮勇爭先者賞;8、同心協力者賞。
“八斬條”為:1、洩露秘密者斬;2、執令不遵者斬;3、臨陣脫逃者斬;4、私**細者斬;5、引水帶線者斬;6、吞沒水頭者斬;7、欺負同類者斬;8、調戲婦女者斬。
細想一想,其實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淵源倒是非常接近。
二桿子搬出這些規矩,大家都沒了說辭。
四盟約要求“患難相共、與山同休“,那就是死也得出兵。
大當家的沒辦法,一咬牙,分出一半人馬,讓二桿子和軍師帶領,出發救援。但有一條,如果發現邊賊勢大,速速回巢,容日後再給死去的弟兄報仇。
氣勢洶洶的二桿子和戰戰兢兢的軍師,分乘六架羊皮筏子,順著出入老窩的唯一水道,準備直撲冒煙的離島。
……
馬三這兩天左眼皮直跳。他記不清左眼皮是跳災還是跳財,鬧了個天天心神不寧。別人不知道,馬三可是清楚對岸人馬的來歷。想當初要不是一念之差,自己也是對面的一員首領。
自己率領十幾個人把守一處孤島,大當家的就沒安好心!分明就是拿新人當肉盾。說得好聽,三處互為依託,為什麼把老人都安排在老營?日塌天的邊軍,對付十幾個烏合之眾還不容易。馬三想到此處,立即收拾細軟,和趙家老二兄弟打個招呼,連夜啟程。
去哪裡是個問題。
回老營只能暫避幾天,早晚還得被髮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