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隊民兵剛拖著木頭出來,又一隊民兵吶喊著駕著筏子衝進去。
幾隊民兵象螞蟻一樣,一點一點地清除水路。
建在蘆葦平臺上的瞭望高塔被幾架筏子拖過來,楊日天吩咐就安置在葦溝正外面。
孫一和楊日天上了瞭望塔。
從高處看過去,這條葦溝曲曲彎彎,繞了幾個大的S形,被蘆葦擋住了。
遠處的蘆葦叢中,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窩棚頂。
一般的蘆葦都是長在沼澤和淺水裡,是不可能搭窩棚的。那裡應該是一片實地,就是土匪的老巢。
匪巢目測直線距離六七百米,葦溝水路距離則至少兩倍。
怪不得這幫水匪窩在裡面不出來,這地形確實易守難攻。
楊日天發了狠,“把他們捂在裡面!”
兩個民兵上了瞭望塔平臺,把拖出來的爛木頭固定在平臺四周。
兩艘筏子上的民兵開始割蘆葦,割下的蘆葦順手就運到平臺上。
平臺上的民兵象扎草筏子一樣,把蘆葦做成蘆葦束,再把蘆葦束橫一層豎一層地鋪設到木頭上。
平臺擴大了,又幾個民兵上了平臺,平臺變成工作臺。
水裡有人專門割蘆葦,有人專門運出木頭,工作臺上的人負責加工和組裝。
隨著工作臺面積的增加,上去幹活的人就更多,工作臺的面積就增加的更快。
一個直徑五丈的圓形蘆葦島形成了。民兵們戲稱為“五丈圓”。
楊日天不過癮,下令再做一個。
有了第一個島的經驗,第二個蘆葦島做的更講究了。
民兵們以木頭為骨架,以蘆葦為填充物,很快就搭建了一個四尺厚四丈見方的浮島。
王二牛運來葦箔,民兵們在浮島上又蓋了四間背靠背肩並肩的簡易房子。
一個水上兵營形成了,就卡在土匪老窩的出口。
葦溝裡還在源源不斷地運出木頭,也不知道這幫土匪下了多少本錢在水道里。
楊日天覺得差不多了,撤出葦溝裡的人馬,一聲令下,用木頭和蘆葦把葦溝的出口茬死了。
“弟兄們,天色不早,留下戰兵值守,其他人回營吃前晌飯!”
尕李廣帶著一隊兵登上兵營,三個伍計程車兵一個伍一間房,尕李廣單獨一間。
楊日天派人上了瞭望塔,留下兩隻羊皮筏子和對講機,對尕李廣說:“吃了飯我再派人來換你們!”
尕李廣眉開眼笑,“不急不急,這比軍營好多了,長這麼大我還沒自己單獨住過一間房呢!”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的的喀喀湖的蘆葦島
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語:Titicaca)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有數十座蘆葦草鋪成的人工浮島。相傳1000年前,住在當地的原住民烏魯族(英語:Uros)為躲避印加人的侵略,而建造浮島使之與外界隔離。浮島約1.5公尺厚,面積多在60100平方米不等,過去浮島隨水漂流,現今已改用錨使其固定於湖床。較大的浮島甚至可以蓋教堂、學校、商店…等
湖上交通工具為蘆葦船與新式小型漁船(大約為一般在港口看到的小漁船的1/2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