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對兩位打鐵師傅說:“我這裡有個錫壺,你們看看怎麼幫我做成錫箔。”
說著孫一把錫壺遞了過去。
揮錘的師傅接過手,沒想到錫壺居然很沉,居然差點失了手。開啟錫壺壺蓋一看,裡面滿滿都是銅錢。
揮錘的師傅立刻不幹了:“給爺做活,我們咋能收爺的工錢!爺快把錢收回去!”
孫一樂呵呵地說:“那可不是工錢,那是另一件活。這些銅錢時間長了,表面都發黑了,你們看有什麼辦法處理一下,我要挑些好錢出來。”
銅錢表面發黑是氧化形成的,孫一想著讓兩位師傅給打磨一下,去掉表面的氧化層。
揮錘的師傅的也樂了,“爺的這錫壺可是個好東西,真的不要了?”
孫一點點頭。
揮錘的師傅有些可惜地看看錫壺,問:“那爺想要多厚的錫箔?”
孫一答道:“不用太薄,比這錫壺再薄點就行,而且也不用薄厚一致。”
孫一著急儘快拿到錫箔,眼前的兩位師傅沒有現代的鍛壓工具,只能一錘一錘地敲,要是太認真的話孫一估計得幹到天黑,所以孫一把要求放的很寬。
揮錘師傅痛快的回覆:“那好辦,爺你稍微等一下。”
師傅嘩啦一下把錫壺裡的銅錢全倒了出來,用鉗子夾了錫壺就放在火上燒。
錫的熔點只有230攝氏度,不一會兒,錫壺就開始變軟,師傅立即把變軟的錫壺丟進一隻小號的鐵勺裡。
變了形的錫壺在鐵勺裡扭曲幾下,慢慢地化成了一灘銀白色的錫水。
師傅趁這個功夫,把兩個打鐵用的砧板面對面地扣在一起放到地上,用幾支小木棍墊在砧板中間。
用鐵棍撇掉錫水錶面的浮渣,師傅端起鐵勺,把錫水穩穩地倒進了兩張砧板之間的空隙。
師傅一隻手利索地去掉了砧板之間的小木棍,起身,整個人站到了砧板上。
手裡還提著鐵勺,師傅一隻腳脫掉鞋子,感覺著腳下的溫度,對孫一說:“一會兒就能好!”
孫一看得目瞪口呆。他以為錫箔怎麼也是煅打出來的,沒想到善於鑄造的明代師傅,居然在“鑄”錫箔。而且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體重,使鑄出來的錫箔變薄。
以前孫一聽過傳聞,火炮發明之後,善於鍛造的西方人不會鑄那麼大的炮身,還專門到明朝學習鑄造技術。這回孫一信了。
也就前後不過幾分鐘時間,師傅穿上鞋,說:“成了!”
掀開砧板,一張閃亮平整的錫箔出現了。
孫一蹲下去,感到錫箔還有些燙手。
師傅一隻大手撫摸了一遍錫箔,又從不同角度觀察了幾次,說道:“還有些不勻,我再打幾遍,保管能照出人影來!”
孫一忙制止了,“挺好,挺好,這樣就行了。”
這個錫箔的加工程度,已經超出他的要求了。
師傅問道,“爺打算把箔裁成啥樣子?”
孫一想想回答:“一寸寬、三寸長的細條。”
師傅這才放下了鐵勺子,拿出一把大剪刀,照著孫一說的尺寸剪了起來。
旁邊另一個師傅也沒閒著。他把倒出來的銅錢,都收到了一小堆沙子裡。不知從哪裡拿了一隻罐子,咕咚咕咚把罐子裡的液體倒進沙子。然後這師傅就開始用鐵棍攪拌這堆溼沙子,還時不時地站上去踩兩腳。
孫一好奇地走過去,撿起一枚散落出來的銅錢。這枚錢已經開始泛出銅特有的紅色。
這絕不是沙子摩擦出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