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283章 大小顛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3章 大小顛倒 (2 / 2)

從2000年推算到1632年,跨度有368年,有沒有誤差?

郭守敬的《授時歷》使用350年,積累的誤差據刑雲路說在萬曆二十四年的冬至那天落後了九刻餘:

“大統推今年冬至在申正二刻,而臣測在未正一刻。大統實後天九刻餘。”

孫一知道這個刑雲路是個天文史上的狠角色。他在蘭州樹立了一根高達六十尺的圭表,於萬曆三十六年測得一歲長度為365.242190日,同現代理論計算值只差2.3秒!

刑老說明朝的大統歷落後天像九刻餘,即130分鐘有餘,則孫一必須虛心接受這個資料。

用後世的數學模型推算368年之前的天像,誤差肯定比這個130分鐘小得多。

但是小到什麼程度,沒人敢說。這期間有沒有發生異常事件,導致後世的數學模型產生誤差?比如一顆隕石在西伯利亞撞擊地球,使地球的執行模式稍微改變了一下?

穩妥起見,孫一採用130分鐘的十分之一,即13分鐘,作為數學模型推算的誤差範圍。

兩個誤差範圍結合,孫一得出總誤差範圍在正負30分鐘之內。

即,崇禎五年四五月間的日月合朔發生在南京當地時間凌晨1點12分,正負30分鐘的誤差範圍內。

即使考慮最大的誤差,日月合朔也是發生在子正時刻之後的第二天。

所以崇禎五年皇曆中的四月小五月大確實是算錯了。

這個結論同時作證了刑雲路關於大統歷落後天像九刻餘的論斷:因為崇禎五年皇曆中是四月小五月大,則明朝欽天監的資料必然是日月合朔發生在子正之前,則大統歷至少落後實際天象1小時12分,正負30分鐘,即至少落後天象五刻。

於是孫一正式向諸位宣佈:

“崇禎五年四五月間的日月合朔,發生在南京時刻戊戌日醜初一刻,前後不會超出四分之一個時辰。皇曆把四五月分的大小顛倒了。”

——————

參考資料

崇禎五年四月小五月大的歷日錯誤

筆者查到的所有的【可靠】現代萬年曆都顯示崇禎五年的五月為小月,僅有二十九天,四月為大月,三十天。

這些萬年曆得出的這個結論都是根據現代天文資料推算的結果。

國家圖書館藏《明代大統歷日彙編》,全六冊,可謂明代歷日最全面,最權威。定價1350元,筆者買不起。但是其目錄顯示,崇禎一朝中,該彙編只存六本四年:

大明崇禎三年(1630)歲次庚午大統歷,三本?大明崇禎八年(1635)歲次乙亥大統歷,一本

大明崇禎十二年(1639)歲次己卯大統歷,一本?大明崇禎十四年(1641)歲次辛巳大統歷,一本

故而,崇禎五年的日曆到底是怎樣的,目前沒有直接材料。

筆者前文說過,《滿文老檔》中關於皇太極征伐草原的記錄從皇太極四月初一從瀋陽出發,直到到五月卅日、六月初一、六月初二,滿文老檔每日都有記錄,如當日無事,則記錄下當日的駐營地點,從無間斷和例外。

這期間的記錄不僅有五月三十日“三十日,次歸化城”的紀錄,還沒有四月三十日。

《滿文老檔》:

(四月)二十九日,自小和爾部還,趨察哈爾。至徽松齋檔地方駐營。是日晨,命布哈塔布囊率每旗護軍一人,往迎圖魯什、勞薩。

五月初一日,前行捉生圖魯什、勞薩來會。於是日,命阿山、圖魯什、勞薩、烏拜四大臣留其前次所統兵,復率每牛錄護軍一人,前往捉生。

是日,大軍次果果蘇泰河。

可見《滿文老檔》這兩天的紀錄內容連續清晰,說明崇禎五年的日曆裡確實沒有四月三十日。

從而說明崇禎五年的歷日是四月小五月大。

由小說中的考據和計算,當知崇禎五年的歷日是錯的。

這是筆者在寫這本小說的過程中的發現,並自認為是史上第一個指出這個曆法錯誤的人。

歡迎大家轉載和引用,但請註明出處。

此致

大簡

2017年7月26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