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兒紅心下惱怒,卻不便發作。
德格雷率大軍到來之後,二人簡短商議,立刻分派各軍分入城外各村收攏人畜,同時命令車爾格、察哈喇領五百軍士急赴黃河。
……
出庫庫和屯城不遠就是黑河。
黑河發源於大青山,從庫庫和屯一路向西南匯入黃河。
黑河和黃河交匯的地方地勢低窪,黑河在這裡一分為二,東南流向的黃河在這裡也一分為二。
黑黃四條水道交織在一起,水大的時候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泊。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在這裡曾設東勝衛,後撤銷。現在本地百姓稱這個地方為河口。
河口南端,自古就是天然的一處渡口,叫做君子津。
君子津渡口再向黃河下游一百里,兔毛川河水和黃河交匯的地方也有一個渡口。過了兔毛川渡口,名義上就到了大明的地界。
由兔毛川渡口沿黃河順流向南,就是大明山西鎮的偏頭關;由兔毛川渡口沿兔毛川逆流向東,就是大明大同鎮的殺胡口。
目前在黃河沿線上,從九原的二里半渡口到君子津渡口再到兔毛川渡口,幾百裡水路上的關鍵地點都分佈著一條龍的筏子客協助百姓西逃。
聯軍總指揮部給一條龍佈置的任務是協助百姓到最後關頭,棄舟自西岸陸路返回。
一條龍一開始手上的筏子太少,一營來了之後筏子客又不夠用。
受了“青山堂”的啟發,一條龍沿黃河拜訪當地的各路船伕、筏子客、縴夫,組織他們成立袍哥香堂。
基本上一個渡口設一個分堂,稱作一個袍哥碼頭,各碼頭各自獨立管裡渡口內的事務。
沿黃河的各碼頭合稱黃河總堂,號稱黃河總堂所有袍哥是一家。有事則一呼百應,無事則定期聚會協調碼頭間糾紛。
黃河上的船伕、筏子客、縴夫都是苦哈哈出身,一條龍和他們最談得來。這些人見有人為他們挑頭撐腰,紛紛加入袍哥碼頭。
一條龍幫助各碼頭選出大哥、立下幫規,規定小碼頭要結夥自保,大碼頭要替人行道,沿途留下蘆葦筏子和簡單兵器,囑託他們擺渡百姓過河。
現在一條龍親自坐鎮君子津渡口。
君子津碼頭的袍哥老大指揮十幾條蘆葦舟,四五條徵集到的木船日夜不停地向西岸搶運百姓,同時收取渡河百姓費用。
每個人每隻羊的渡河費用少得可憐,但是架不住總數巨大,君子津的袍哥賺了個盆滿缽滿。
每每有莫日根的馬隊護送百姓來君子津渡口,君子津的袍哥老大還不忘分給馬隊一些“好處費”。
莫日根這些日子坐鎮大板升城,手下有多少馬隊自己也搞不清。
反正馬隊全灑出去了,打著塔布囊的名義在草原上通知各村各蘇木的百姓轉移。往往打著五芒星旗的出去馬隊只有十個人,一回來就能變成自帶乾糧的五十個人。
這全都是因為草原上牧民的習慣。
草原牧民誠實、善良、勇敢,但是他們在藍天白雲之間孤獨的時間久了,變得不願意思考。
做決定成了草原首領的事。首領一旦決策,牧民會立刻毫不猶豫地執行,他們認為這是自己不容推辭的義務。
如今阿勒坦汗轉世為塔布囊,持當年的阿勒坦大印解救草原百姓,牧民立即攜帶馬匹弓箭趕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