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嘴到石門水距離不到兩百里,石門水到大板升城又一百里,大板升到歸化城再兩百里。滿洲國騎兵出征已經一月有餘,又要遠征宣化,此時必然愛惜馬力。他們於昨日午間出發,我預計明日晚間會抵達固陽,要再一日才能穿過陰山到九原。”
“如果我們今日發兵,藉由黃河順流而下只要一天一夜就可漂到九原,一到九原立即進山溝搶佔石門障。到時候憑藉天險,滿洲騎兵根本無可奈何。”
“退一步假使滿洲騎兵不走石門水道,滿洲後續的漢軍因為攜帶火炮也必會考慮走石門。尤其是三千斤重的紅夷大炮,到時候就是他們的大累贅,但凡能省的路漢軍就一定會省。所以石門水必須提早佈防。”
孫定遼請戰道:“給我一支兵馬,我去把滿洲大軍攔在石門,報我大淩河之辱!”
楊日天和孫一對望一眼。
現在聯軍兵力捉襟見肘,還要加強青山嘴的防禦。
但是參謀長說得句句在理,而且論守城沒人比孫定遼更有經驗。
去年的大淩河之戰中,大淩河城其實一開始根本就是廢墟,只有牆基還在。祖大壽搶修了不到半個月時間,黃太吉就兵臨城下。大淩河守軍倉促應戰硬是守了三個月。
楊日天建議道:“要不讓參謀長先從各營抽調一部分人去石門水,再把楊六郎調上來?”
孫一點點頭,只有動用戰略後備力量了。
孫一對孫定遼囑咐道:“九原那個地方我以前去過,除了比較而言好走的石門水道,理論上可以穿越陰山的溝還有幾條。要把守這些溝口勢必造成兵力分散,我給你一個建議。”
孫一隨手畫出一個日本侵華時的炮樓。
孫一道:“這種特別的烽火臺,一層和二層在各個方向上留有孔洞,可以用於火銃射擊和射箭,三層可以瞭望、點烽火示警甚至是架上一門火炮。”
孫一再畫出一個地堡。
“這種是半地下的,藉助地形可以修成各種形狀。”
“你可以靈活地安置這兩種建築作為據點,在據點外圍佈置大量踩踏式的地炮,距離近的據點之間用深壕高壘交通。如果滿洲兵來襲,士兵可以龜縮在據點裡堅守到援兵到來。”
孫定遼琢磨一陣點點頭收起孫一的圖紙:“軍情緊急,我中午就出發。”
孫一還有話要叮囑:
“參謀長這次守石門障和上次守大淩河不同。大淩河是孤軍,石門障背後的黃河就是我們的後方。參謀長一到九原馬上先安排人到大板升城聯絡一條龍和莫日根,青山嘴這邊一旦能騰出手主力就會順黃河下去。這次石門守的時間越長,後方能提供的人力物力就越多。”
孫定遼眼睛猛地一亮,惡狠狠地說道,“我她孃的這回整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