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
隆隆隆~
響聲越來越大,震動越來越劇烈,恐懼從心底裡升起,帶著濃濃死亡氣息的恐懼!
吊睛白額山君腦海中湧現那麼一副畫面:
洶湧撲來的鐵騎越來越近、越來越大,一張張殺氣騰騰的臉,一匹匹狂野兇悍的戰馬;
該死的精銳重灌騎兵衝鋒廝殺而來,就像平地上捲起的一股颶風,像海嘯、像山崩,又像山洪暴發一般排山倒海、洶湧澎湃、鋪天蓋地地殺了過來。
“玄甲鐵騎!”
無論敵人是誰,只要兩軍接觸,玄甲重騎兵就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霎時捲走了敵方的人馬:
淹沒、吞噬,無助而軟弱的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鐵騎大軍淹沒,被滾滾洪流吞噬,除了臨死前發出一聲慘叫,什麼都沒有留下。
被人的腳步踩得泥濘不堪的草地上,轉眼之間就濺滿了鮮紅鮮紅還在冒著熱氣的血液,雪肉模糊的軀體在戰馬地踐踏下翻來滾去,斷肢殘臂和著雪水,血水在馬蹄下飛舞。
怎一個可怕血腥了得?
這些血肉之軀竟然也能達到讓人膽戰心驚的程度!
在梅花衛大殺四方、縱橫肆虐的山君,碰到了他的剋星——玄甲鐵騎!
大周(唐)十三鎧,有明光、光耀、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皂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十三種。
其中明光、光耀、鎖子、山文、烏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絹、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
玄甲鐵騎披戴的就是明光甲,其結構非常完備,衝殺起來極為恐怖,像高速奔來的坦克一樣,絲毫不畏懼敵軍的箭弩-弓矢,長矛鐵刀。
即使身陷重圍也能依靠堅固的鐵甲,和馬匹的衝力,直撞橫碾敵軍步兵走卒,取得最後的勝利,簡直是秦王李世民改寫歷史的不敗武器!
玄甲鐵騎個個以兜鍪護頭,兜鍪兩側有向上翻卷的護耳,還綴有垂至肩背用以護頸的頓項;
其胸前、背後有橢圓形甲板,有些形似烏龜的甲殼,並且打磨的極光,頗似鏡子,在太陽的照射,將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甲。
兩肩覆蓋披膊,臂上套有臂護,腰間紮帶,腰帶之下有兩片膝裙護住大腿,小腿上則多裹縛“吊腿”。
整體看去,除了龜背的圓護之外,其餘的都是那種漆黑色、密密麻麻的鱗甲,結構非常完備,不過叫龜背魚鱗甲豈不是更加形象?
不僅馬上的騎兵如此,騎著的戰馬也亦是如此,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座小鐵塔匯聚在一起。
玄甲重騎兵,所穿的玄黑色鎧甲為突出防護和實用能力的厚重鐵質盔甲。兜鍪護頭,側翻護耳、胸背甲,各有圓護、肩覆披膊,臂套臂護、腰間紮帶,膝裙護腿。可謂是全副武裝,不留死角,而且還是利器級別的。
主武器以馬朔長矛為主,以強大的衝擊力和優秀的防禦力而著稱!
弓箭,一般人帶胡祿一個,可以裝三十隻箭矢。可能還有馬弩裝備,能射兩百步。其長柄格鬥武器是漆槍,握柄很長,這是南北朝以來就流行的長柄格鬥兵器。
短柄格鬥武器主要用短柄長刀,唐軍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漢代以來就流行的環首刀外,還有一種柄部有護格、柄首沒有圓環的新型長刀。
除此之外,還使用一部分啄、錘、斧、鞭等砸擊類兵器,其防禦使用形體較小的圓形盾牌。
可謂之武裝到了牙齒,無論是身上的明光甲,亦或者手中的兵刃武器,都是利器級別的;而且個人,個個都是武修,其境界也不低,而且他們是那種衝鋒陷陣的軍隊士兵。
三人就能成一隊,人數越多,其實力越強,換句話說,相當於金山寺那一群沒有騎馬的武僧佛爺們。
畢竟,群毆之術,那是具有共通性的!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梅花衛那種類似於江湖廝殺的,在這種硬碰硬的戰鬥上,絕對是勝不了沙場鐵血雄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