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強大的核力,也就是強相互作用力將它們吸引在一起,使它們在非常小的區域形成原子核。
至於這種強相互作用力到底是怎麼來的,目前還沒有人知道。
但今天,各國的物理學家們從韓元口中聽到了一些有關於強核力來源的解釋。
簡單的來說,強核力來源於一種‘介子’,這種介子質量在172.3MeV,在低於十的負十三次方米的這個數量級上能將質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縛在一起,並將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束縛在一起。
這種介子就是強相互作用力的核心來源。
當然,這種介子的‘力’是怎麼來的,韓元沒說,但這已經足夠了。
知道了這點,物理學界可以動用強粒子對撞機找到這個東西,並且觀察它,確定它的屬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摸清楚它的力量來源了。
這對於粒子物理學,物理學,甚至是材料學,化學等其他學科都具有極大的幫助。
.......
模擬空間內,韓元並沒有理會直播間裡面的彈幕,依舊在盯著釋能圖譜自言自語著。
如果拍攝裝置飛到他正面的畫面,就會發現此刻他的童孔已經完全擴散了,童孔沒有聚焦,完全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經過人體開發藥劑和基因強化藥劑強化過的大腦,足夠支撐他在腦海中思索這些東西了。
即便是一些龐大的數學計算和數學公式,也能像流星一般依次在腦海中劃過。
.....
“....兩顆原子核的聚變要求是距離低於十的負十三次方米,只有低於這個距離,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排斥力才會低於原子核的強核力,進而在短程力的作用下融合在一起。”
“如果將兩顆原子核外層電子先剝離,再想辦法將質子的之間相排斥力想辦法削弱,是可以做到兩顆原子核不需要強大的動能的情況下就能互相吸引併發生聚變反應的。”
“這樣一來,原本的熱聚變反應需要的數千萬度的高溫和高壓加速原子核,剝離外層電子,驅使原子核碰撞的條件就可以直接砍掉了。”
“而且將質子間的排斥力削弱的話,介子本身攜帶的強核力能進一步放大到原子本身,這樣就能束縛住外層的高能電子了......”
“原來如此,雖然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東西,但這已經就是H粒子的形成釋能機制了。”
......
漫長的時間過去,陷入沉思中的韓元終於再度抬起了頭,渙散的童孔聚焦,目光熠熠的盯著眼前的虛擬投影。
他應該是找到了這種能源石的秘密,也找到H粒子的形成機制和釋能秘密。
雖然還有一些東西,比如如何做到壓制H粒子原子核中質子的電磁排斥力,介子上攜帶的強核力又是如何來的這些東西還沒有搞懂,但今天的收穫,真的不小了。
特別是後者,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質量間隙的存在。
而質量間隙的存在,又關係到了‘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難題。
在量子場論中,質量間隙是指最低能級(也就是真空)以及下一個次低能級之間的能量差。
依照定義,真空的能量為零,假設所有能級都可以表示為平面波中的粒子,則質量間隙就是最輕粒子的質量。
如果能找到這顆最輕的粒子,就能證明質量間隙的存在。
不過想要找到這顆粒子可太難了,以目前的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哪怕是韓元修建的零號粒子對撞機也做不到。
人類對於新型粒子的發現一直都在進行,從最開始的原子到原子核、電子;再到中子,質子和組成它們的夸克,再到給夸克分類,出現重夸克,輕夸克,發現玻色子這些東西,無疑都是從大質量到小質量發展的。
而在輕夸克,玻色子這些東西下面,到底還有著什麼,誰也不知道。
儘管目前的物理學界認為夸克已經是不可再分割的存在,但真實情況誰又知道呢?
說不定夸克的不可分割僅僅是因為人類修建的粒子對撞機不夠強大,加速和能級無法將夸克撞碎而已。
畢竟之前的物理學家不也認為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質子已經是最小的物質單位不可再分割了嗎?
但隨著粒子對撞機的強大,以及能穩定製造出質子進行對撞實驗,中子和質子不可再分割的認為就直接被打破了。
說不定等到人類能直接製造出穩定夸克,利用夸克進行高能對撞的話,夸克也會像質子一樣再碎成更小的物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