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帝級大明星>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值了,有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值了,有了 (2 / 2)

男主角,楊以辰所飾演的北平大少,正跟著自己的同學,離開戰火硝煙的地方,厭戰的一群人,他們想要探索整個世界,卻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被戰火席捲,他們想做的事,都已經不再是那鳥語花樣充滿了幸福感的世界裡應該有的事情。

路遇戰鬥,遇到一群特殊的軍人,遇到一群混蛋……

當他們以為自己正在適應戰火年代時,訊息傳來,北平大少的家鄉,遭遇戰火,家中親人渺無音訊,他想著,我要回家,最安穩的海路,因為一些意外不得不改道,他需要穿過戰爭重災區,才能在另一個區域登船,並且船隻只能在魔都登入。

一個人和一群人的視角,展示整個二戰大格局前期的畫面感,很少有那種大家以為的戰爭大場面,單就是用這些點對點的小場面,充分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每一個細節,楊以辰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過去戰爭戲中某些得過且過不值得消耗太多的細節,這一次他全部都做得格外精細,哪怕只有一秒鐘,他也要這一秒鐘在整個一個連貫的畫面內,帶給觀眾最頂級的視覺享受,要讓他們知道,不一定非要大場面才震撼人心,以小見大更能夠震撼。

第一個震撼人心的鏡頭就是讓無數電影人都覺得挺不思議的畫面,觀眾們更是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本來就是3D鉅製,別人拍攝炸彈炸燬房屋的鏡頭,先內後外,分鏡頭拍攝,而這一次楊以辰直接就在內部拍攝,純正的真實爆破,還原最真實的感覺,攝像機和攝影師,被特質的防爆破玻璃做成的罩子罩在裡面,在可能拍不到完全清晰但卻完全真實的環境裡,去真實還原爆炸的狀態。

屋內的人,一比一全模擬比例,裡面還裝著血漿包,最牛的是這模擬比例的人不是過往那種重量差不多外形差不多的填充人形,而是在裡面還嵌入了根據人體骨骼製作的骨架,爆炸的效果很逼真,唯一差的可能就是真實血肉模糊那種超過正常人所能接受範圍的觀感,也是楊以辰綜合考慮之後故意做的效果差一點,但效果的真實度是沒差的,包括他自己都親自上陣,當時嚇壞了全劇組的所有人,儘管這種爆破是以各種技巧配合下,模擬出來的真是爆破,光是炸一個房子,真炸和模擬炸就做了接近一百次,才做到內外效果接近一致,這模擬炸就是內部爆炸的殺傷力弱一些,牆壁的坍塌是靠外部結構的一些變化。

殺傷力再弱,那也是真炸,攝影師敢拼命的沒幾個,特效替身演員也有些打怵,是楊以辰身先士卒,首先被炸了一個渾身黝黑,嗆得出來咳了半天,這才讓剩下的人敢去拼一拼這種真實的拍攝場景。

到電影上映,呈現出來的畫面感,絕不是鏡頭拍一下內部,出來拍一些外部爆炸,而是鏡頭本身就在這房子內部,整個爆炸所產生的那種感覺,完完全全真實的呈現出來,就這一個鏡頭,就已經讓無數的人拍手叫絕。

第一部以楊以辰飾演的大少和他那些走走來來的夥伴,回到戰火剛剛平息被統治了北平為結束,可以說第一部只在最後階段展示了一點遠東戰場的殘酷,更多,還是以歐洲主戰場作為拍攝主體,從小喻大,從大見小,一個個小到幾個人的故事,一個個大到數個國家的畫面,都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帶有非常強烈故事目的講述出來,從一個個能夠吸引觀眾去看的故事之中,將戰爭的多方面視角,全部都展現出拉力。

不是說一場殘酷的戰鬥,死傷無數,展現的就是戰爭的血腥殘酷。楊以辰改變了這樣慣有的呈現手法,規模戰鬥想辦法呈現出對和平的渴望,一頓晚飯去呈現戰爭帶來的殘酷傷痛,不是為了可以炫技巧而這麼做,是在資料收集的考證之中,一個個隨之而來的小故事,給楊以辰帶來的靈感,都是真實發生的,完全就是真事,自然也不存在硬塞入什麼道理的意思,觀眾看了的觀感也不會覺得太假,覺得是為了表現什麼而表現什麼。

那些小故事,都是發生在戰爭中很微小的一件事,但放在如今這個時代,那就充滿了戰爭的時代感,那些大家覺得戰爭中該有的東西,都在這些劇情裡體現出來,楊以辰也正是因為這些故事的靈感,給整個劇本制定了主線脈絡。

他認為,一部電影的主線脈絡可以不必弄得那麼複雜那麼高大上,不一定每個故事都得有所謂的創新,每一個人都會講故事,卻每一個講出來的故事精彩程度不一樣,一個新絕的故事點子,不是那麼容易出來的,與其非得去追求新,不如將我們並沒有完全做到極致滿的東西,努力去補充做好,就像是戰爭片,過去的表達方式,趨於統一格式化,楊以辰擦著邊,找尋到了一種屬於他的方式,這片子,就成功了,再加上那種完全顛覆過去拍攝手法的真實效果拍攝,就連中彈的感覺,他都要求以最新模擬的感覺,讓每一個演員來體驗一下,如果你被打中了一顆子彈的那種疼痛感,然後記住這種感覺,在表演的時候,真正做到真實,而不是麻木或是浮誇的表演,哪怕是一個只在鏡頭裡一閃即過面目表情的群演,他也要求有最為真實的表情反應。

除了這些,演員的表演自不用說,場面的控制也不用考慮,砸了那麼多錢做出來的邊邊角角,足以確保整部影片在B格方面是無敵的,你要故事有故事,要表演有表演,要催人淚下或是驚喜交加的劇情也都有,那些對特效有期待的觀眾也得到了最極致的滿足,目前世界主流的特效水準,這一次《血色二戰》超出了至少幾年的技術領先,花重金將YYC之外能夠呈現出超前特效的技術都花錢僱傭來協助拍攝。

以點概面的方式,不是單純楊以辰一個點,他是主線的推動者,但他也只是參與者,那些來來走走的人,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點,故事沒有冗長拖拉,卻也沒有為了推進劇情而加快推進速度,一切平穩有序,該給的劇情場次一個不少,該精簡的鏡頭也不會多留一個,最終,在第一部結束時,這些點,匯聚成一個大家覺得不太完整的面。

這個不完整,給大家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發生過的歷史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不需要跟大家解釋為什麼這個‘面’感覺有些不完整,因為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那次戰爭下的世界,還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有出現。

影片結束,全場起立,響起長達五分鐘的雷鳴般掌聲,叫好聲不斷,始終充斥著掌聲之中,看完了覺得精彩,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電影中那些吸引人的劇情和畫面,一個個殘酷而又真實、催人淚下又讓人無奈的故事,以非常可觀的角度拍攝出來,這一點最佳證實方式就是現場觀影者,除了一些故事帶有民族情結的刨除在外,剩下的,你真心是無法用好與壞善與惡來單純的定位,因為戰爭從各個角度不同的去看,不單純是以人性道德去看,不單純以生命論評價,而是帶有多方面視角和利益的去看,你會發現,想要以個對錯善惡來論定,那是不可能的。

這部影片最精彩的地方不是讓大家仇恨誰,而是產生了劇烈的對戰爭的抗拒感,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戰爭,對人而言,都是災難,所損失的,遠不是勝利能夠彌補過來的。

但在生命至上道德標準人性使然的論定方面,毫無疑問,整部影片的三觀都很正,也不去刻意迴避維護某一些發動戰爭的國家,直接就尖銳的指出,任何形式的戰爭發動者,你們對生命而言都是罪人,都是對道德對人性的褻瀆者,不可饒恕,哪怕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也絲毫不為過。楊以辰做的只是沒有將這些大家都講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東西表現的很刻意而已,沒有一處提到,但當你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感覺,將這樣一個生命價值無法用任何勝利來結算的論調,透過一種對電影的認可感,傳遞到你的認知之中。

整部電影,楊以辰沒有給大家一種我又開創新世界的感覺,但你也不會覺得失望,相反會很滿足,這部影片裡給大家的東西已經足夠多了,甚至很多細節之處,看一遍並不夠,有很多地方還留有一些懸念。

一個結論,這片子,拍得很好,我們看的很過癮。

一年多以來的期待,值了。

對第二部,對第三部,對這系列電影的期待,有了。

PS:進入最後的收官,請喜歡的朋友,給最後時刻一點支援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