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盛彥師已經率眾投降了隋軍,但這只是楊元慶關內棋局中的一步棋,也是一個關鍵的‘誘子’,用會寧郡的危機來引出河西唐軍,這也是楊元慶為什麼要先打會寧郡而不打延安郡的真正原因。
既然是作為‘誘子’,那最要緊的就是兩件事情,一是封鎖訊息,絕不允許盛彥師已投降的事情洩露出去。
所以除了盛彥師帶來的將領知道一點內幕外,其餘所有士兵一概隱瞞,不僅如此,楊元慶又派出數百斥候在黃河沿岸巡視,嚴禁任何人過河西去。
其次便是繼續佈局,隋軍在會寧縣擺出了包圍之勢,圍而不攻,靜候河西軍上鉤。。。。。
城外隋軍的中軍大帳內,幾名大將站在沙盤前商議作戰方案,楊元慶一言不發,細心聆聽著盛彥師的述說,他希望能從盛彥師的敘述中找到破敵之策。
“就在殿下率軍進會寧郡之時,我得到了哨兵的稟報,便立刻向太子。。。”
盛彥師說到這,語氣澀滯一下,迅速看了一眼楊元慶,楊元慶擺擺手,“叫太子無妨,繼續說下去。”
“是!”
盛彥師又繼續道:“卑職立刻傳送鷹信向太子求援,因為太子臨走前再三對卑職叮囑過,會寧郡銀礦事關大唐國運,無論如何不能失去,所以卑職知道,朝廷一定會出兵救援會寧郡。”
“那盛將軍怎麼能肯定唐廷一定會從河西派兵?”楊元慶又問他。
“回稟殿下,從距離上說,武威郡離會寧郡最近,過了黃河便到,最多兩天路程,而武威郡有兩萬駐軍,張掖郡有一萬駐軍,兵力上也足夠支援會寧郡,弘化郡雖然距離會寧縣和武威郡差不多。但弘化郡只有五千駐兵,兵力不足,另外,卑職知道太子其實也有一點私心。。。。”
楊元慶精神一振。心中充滿了好奇,笑道:“說說看,太子有什麼私心?”
“這涉及到唐廷高層的權力鬥爭,本來關內道是李神通的地盤,後來因為柴紹被俘,李淵便把關內道的勢力劃給了太子,這使李神通對太子很不滿。前段時間秦王推薦李神通為洛陽留守,就是因為李神通和秦王有靠近的跡象,所以太子便有了謀河西之意,這是因為河西是由李神通之弟李神符鎮守,所以太子一定會極力主張李神符來救援會寧郡,讓我趁機奪李神符的兵權。”
盛彥師這番話雖然說得淺顯,但程咬金和羅士信卻聽得面面相覷,連裴仁基也沒有完全弄懂。楊元慶卻瞭如於胸,這就是唐廷第四號軍權人物李神通改投李世民而引發了內鬥。
可以利用這種唐廷內鬥的複雜關係,設計引李神符上鉤。
同時。楊元慶也細心地發現盛彥師雖直呼李淵的大名,卻依然稱李建成為太子,足見他對李建成還是很有感情,這使楊元慶暗暗思忖,得防備李建成再把盛彥師拉回去。
這時,裴仁基也補充道:“殿下,老臣也認為唐廷從河西出兵的可能性極大,弘化郡和安定郡的守軍都是步兵,河西唐軍卻全部是騎兵,而且據我所知。黃河以西的數百里戈壁灘上並沒有下雪,其實不用兩日,只需一日一夜便可以趕到。”
‘一天一夜!’
楊元慶默唸了幾遍,目光注視著沙盤沉思片刻,這才對眾人緩緩道:“對付河西軍的辦法有很多,我們可以用一種代價最小的方式。”
他見眾人眼中都露出了極大的興趣。便微微一笑道:“我這條計策就叫做請君入甕。”
。。。。。。
從武威郡涼州城到會寧郡並不遠,只有一百餘里,事實上只要過了黃河便是武威郡的地界,武威郡也就是涼州,包括北面的甘州(張掖郡)、肅州(酒泉郡)、沙州(敦煌郡)等等,連成了一條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舊隋時便是朝廷戰略要地,大隋最高峰時曾在河西走廊上養馬近百萬匹。
正是有了河西走廊上的戰馬,打造了大隋強悍的騎兵,才使得大隋在與強盛的突厥作戰時屢戰屢勝,繼而開邊拓土,疆域遠至西域萬里。
目前唐廷接管了隋朝的牧場和戰馬,戰馬數量雖有下降,但依然有四十萬匹之多。
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唐廷也格外重視,在滅掉西涼國後,李淵任命族弟李神符為河西行軍元帥兼涼州總管,統帥除敦煌郡以外的河西三郡兵馬,共計三萬餘人。
危機籠罩在會寧郡上空,會寧郡銀礦關係到隋唐兩朝的國運,也成為了兩朝爭奪的焦點,在李建成的軍隊部署中,他也考慮到了楊元慶的一萬騎兵很可能會北上會寧郡,便在會寧郡部署了兩萬軍隊。
但李建成卻沒有想到裴仁基會率一萬五千豐州軍從靈武郡南下,形成了對唐軍的南北夾擊之勢,當他意識到這個嚴重問題時,危機已經形成。
在李建成的再三懇求下,李淵終於答應從河西派兵支援會寧郡,儘管李淵不想和楊元慶再戰,但他也絕不願意失去會寧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