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被徐世績迎進了大帳,王君廓也認識徐世績,徐世績是瓦崗軍的三當家,而他王君廓不過是剛入瓦崗軍的一名新將,雖然有點名氣,但在派系林立的瓦崗軍中沒有他出頭的機會。// //
而徐世績也同樣知道王君廓,此人刀法絕倫,一進瓦崗便連敗十三將,引起轟動,可惜他得罪了第二號人物單雄信,李密始終不敢用他,這也是一件遺憾之事。
眾人分賓主落座,徐世績笑道:“王將軍能夠棄暗投明,不愧是河東英雄,憑將軍之才必會被我家總管所重用。”
“君廓迷茫久矣,久聞楊總管不看出身,唯才是舉,今歸北隋,我平生之志得嘗”
說到唯才是舉時,王君廓忍不住看了一眼程咬金,程咬金卻嘿嘿一笑:“我也是大才,否則,怎麼能說服你歸降?”
王君廓苦笑一下,這倒也是,他又道:“我願助徐將軍一臂之力,早日平息河內郡。”
徐世績大喜,連忙拱手道:“願聽公之言!”
王君廓想了想道:“宋金剛最大的軟肋就在他軍心不穩,他計程車兵大多是馬邑、雁門和樓煩三郡人,家人都在北方,士兵們也只想跟著宋金剛搶點東西,然後回家,沒有人願意長久跟他,徐將軍不妨從這一點著手,便可大敗宋金剛,另外,宋金剛另一個副將呂崇茂是河東郡人,他也不願意投降竇建德,我可以寫封信勸他。”
“等等!”
徐世績吃驚地問道:“這和竇建德有什麼關係?”
王君廓一愣,“你們不知道宋金剛已經投降了竇建德,而且被竇建德封為河內郡王,這些你們不知道嗎?”
徐世績臉色變得異常凝重。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在情報方面有失誤。他竟然不知道宋金剛已經投降了竇建德,這樣問題就有點嚴重了。
他沉聲問:“那麼竇建德會不會發兵河內郡?”
“肯定會!”
王君廓毫不遲疑道:“竇建德和李密都多次拉攏宋金剛,其中李密是因為我強烈反對。宋金剛放棄了歸降瓦崗,而竇建德為了拉攏宋金剛,甚至不惜送他一萬副兵甲。還準備把侄女許配給他,足見竇建德對河內郡的看重,拿到河內郡,竇建德便可以直接面對洛陽。”
徐世績沉默不語,他已意識到,河內郡已不是對付宋金剛那麼簡單,極可能是他們和竇建德的第一次交鋒,事關重大,他必須立刻稟報楊元慶。
想到這。徐世績搖搖頭道:“我認為你們不用去太原了。”
“為什麼?”王君廓和程咬金異口同聲問道。
“原因很簡單,我估計總管會親自前來河內郡。”
宋金剛的大軍在離濟源縣約八十里外得到了訊息,王君廓率軍投降了隋軍。這令宋金剛極為憤怒。同時也十分驚恐,不僅是損失了一萬軍隊那麼簡單。而是濟源縣是他的糧草重地,裡面儲存著他的數萬石軍糧,他隨軍攜帶的糧草只能維持四天。
此時宋金剛已經無暇憤怒,他調頭便向東而去,他想拿下河內縣,但河內縣的援軍已到,駐軍六千人,城池高大堅固,難以攻下,宋金剛無奈之下繼續沿著沁水南下,目標直指安昌縣,但在離安昌縣還有三十里時,宋金剛得到情報,另一支隋軍約萬人,分兵兩路佔領了安昌縣和溫縣,截斷了他東退之路,而這時,徐世績的率八千軍隊過了濟水,跟隨在宋金剛大軍身後約二十里外。
宋金剛緊急駐軍之處叫古杉崗,是一座十幾丈高的土丘,因有幾株參天古杉而得名,這裡距離安昌縣約二十里。
之所以緊急駐營,是因為軍隊的糧食只能支援一天半,再向東走,便是一片人口稀疏的山區,他的軍隊將支撐不下去,宋金剛下令駐營,隨即派出二十支打糧隊趕赴四周村莊搶掠糧食。
傍晚時分,宋金剛得到了情報,約兩萬隋軍從西面、東北面和正東面三個方向包圍,和他的營地相距皆不到十里。
宋金剛一路疾走,走到營門前,他的軍隊在這裡搭建了一座眺望塔,宋金剛登上了眺望塔,略有些緊張地問道:“在哪裡?”
他剛剛接到報告,西面發現了一支隋軍,距離他們只有五里,這個訊息令宋金剛十分緊張,他親自攀上眺望塔檢視情況。
天色已經很昏暗,晚霞褪去,天空雲朵變成了暗紫色,但還可以依稀看見數里外的情形,只見一支約八千人的隋軍大隊騎兵矗立在遠處一片曠野裡,但他們沒有繼續前進,而是就地駐營。
“郡王,趁現在隋軍尚未匯合,我們先擊敗這支隋軍!”一名將領在旁邊小聲建議道。
宋金剛搖了搖頭,他的兩萬裝備不整的軍隊想打敗八千精銳騎兵,無疑是痴心妄想。
呂崇茂也急道:“郡王,現在我們該怎麼辦?留在這裡最後肯定是死路一條。”
“在等等吧!”
宋金剛嘆了口氣,“等打糧隊回來,看看弄到了多少糧食?再考慮出路。”
他心情沉重地轉身回了大營,呂崇茂望著宋金剛的背影,他心中有一種不祥之感。
隨著夜幕漸漸降臨,打糧隊陸陸續續回來了,二十支打糧隊回來十五支,其他五支沒有了訊息,由於這一帶人口密集,村舍眾多,而此時正好是收穫季節,打糧隊收穫頗豐,得到了近兩千石糧食和大量的豬羊雞鴨,這樣一來,軍糧還能再維持幾天,宋金剛隨下令殺豬宰羊,令士兵們飽餐一頓。
呂崇茂的營帳在大營西面,而宋金剛在大營東面,兩人各負責一半的營地,大帳內,呂崇茂揹著手憂心忡忡地來回踱步,和所有的將領一樣。嚴峻的形勢使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命運。
尤其王君廓的投降。更是使他心潮難平,他也想投降,唯一使他下不了決心的。是宋金剛對他的厚待,他不忍在宋金剛最困難之時棄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