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曹參軍張述是靈武郡太守張庭之弟,跟楊元慶多年,深受楊元慶信任,他為人嚴厲正大,不徇私情,綽號鐵面判官,上至總管楊元慶,下至普通士卒,他都一視同仁,連兄長張庭也受過他的刑杖,在豐州軍頗中有威望,這次東征,他掌管豐州軍軍法。
張述看了看手中的清單,起身施禮道:“回稟總管,遺漏了四個問題,一個乙級項,就是對方的帳間距,其餘都是丁級項,問題不大,卑職等會兒再補問。”
徐世勣從張參軍手中接過審問書,上面密密麻麻有近兩百個問題,按重要程度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大項,令他歎為觀止,直到今天,他才終於初窺到了豐州軍嚴密的制度,和豐州軍一比,瓦崗軍真的是烏合之眾。
楊元慶拍了拍他肩膀,語重心長道:“豐州軍之所以能以一己之力擊敗三十萬突厥大軍,並不是偶然,秘訣就在於有嚴密的制度,帶兵打仗不是靠運氣,更不是靠拍腦門興之所然,所有謀略的決定,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情報分析上,我之所以撤軍二十里,就是等李叔良的探子送上門來,我再從探子口中反問到他們的情報,希望透過這次戰役,你能迅速適應豐州軍的制度,我便可以讓你獨擋一面。”
徐世勣默默點頭,他打心底裡服了楊元慶。
這時,幾名親兵將一套兵甲拿上,擺放在地上,楊元慶笑道:“我們來看看敵軍裝備。”
盔甲、橫刀、長矛、盾牌、弓箭、靴子,楊元慶一一細看,對徐世勣道:“都是軍器監打造的最精良之物,連靴子也是三層牛皮底,他們的裝備還超過了豐州軍,再想想昨天晚上他們從哨塔報警到弓弩軍壓營應戰,前後只耗用了極短的時間。我可以斷定,這兩萬人是李淵最精銳的軍隊,有這麼精銳的軍隊,還不敢和我面對面應戰。足見李叔良謹慎得過頭了。”
楊元慶又看了一眼徐世勣,見他若有所思,便問:“你認為這仗該怎麼打?”
徐世勣沉吟良久道:“要想以最小的傷亡獲勝,卑職認為應該發揮豐州軍夜戰的長處,只是卑職還想不到破解李叔良營盤防禦的辦法。”
楊元慶注視著桌上放著的幾枚鐵蒺藜,那是他們從敵軍營盤外採集來的樣本,他淡淡笑道:“要破他的防禦。對我來說易如反掌。”
…………
天漸漸地黑了,李叔良的大軍依然沒有拔營,豐州軍在中午時便已經出現在五里之外,雖然只有千餘騎兵,但這就是一個很明確的訊號,對方要和他決戰,一向謹慎的李叔良更不敢輕舉妄動。
隨著夜幕降臨,豐州隋軍大隊軍馬開始出現大營北面兩裡處。李叔良站在高高的哨塔上,他可以清晰地看見對方軍隊,佇列整齊。李叔良心中極為不安,他不明白對方此時列陣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們想夜戰不成?
兩軍作戰除非是夜間偷襲敵營,在混亂中取勝,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都不會進行夜戰,這主要是夜間看不見指揮軍旗,而且兩軍士兵容易混淆,出現自相殘殺的情況。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如果一方有過專門的夜戰訓練。透過有力的指揮也能進行夜戰,豐州軍就有過專門的夜戰訓練,而且也有夜戰經驗,楊元慶率領這支軍隊是豐州軍的最精銳,夜戰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李叔良隱隱猜到了楊元慶的用意,他緊張地對劉弘基道:“看他們的陣勢。是要衝擊軍營了。”
劉弘基的緊咬嘴唇,他心中的緊張更甚於李叔良,對方必然是找到了破他們防禦之策,他回頭看了看大營,他很擔心對方用火攻,畢竟楊元慶善用火是出了名。
“大帥,要不要我們把營帳都收了,防止楊元慶大火燒營。”
李叔良卻考慮如果撤去營帳,會更利於對方騎兵發揮優勢,只要防禦嚴密,對方的火箭射程不夠,也射不進來,他權衡了一下利弊,便搖了搖頭“如果能用火攻,他們的騎兵也能殺進來了,留下營帳對騎兵奔跑不利,關鍵還要用強弓硬弩壓住對方,使他們無法靠近營帳。”
這時,忽然有士兵大喊:“大帥,你看那是什麼?”
李叔良和劉弘基一起向士兵手指方向看去,他們都看見了,夜色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高大物體,足有兩三丈高,像一個巨型哨塔,正緩緩向大營靠近,在距離大營數十步外停下。
李叔良和劉弘基對望一眼,兩人同時生出一個念頭,‘莫非是射塔?’
劉弘基看了看距離,他還是堅持道:“大帥,以防萬一,還是撤去營帳吧!楊元慶善用火攻,我們不可不防。”
這一次李叔良沒有堅持,接受了他的建議“傳令,營盤內所有大營全部撤去。”。
這時,大營的四面都出現了這種高兩三丈的木架,士兵們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物體?每個士兵的心中有生出一種無形的壓力,開始有些不安,豐州軍威名遠揚,他們每一種異常之物出現,都會給對方施加壓力,在某種情況下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戰。
楊元慶立馬在數百步外,目光冷冷地望著敵軍大營,一名士兵奔來稟報“啟稟總管,對方已撤去了營帳。”
楊元慶目光敏銳,他遠遠地也看見對方的白色大帳正一頂頂消失,不由低聲罵了一聲“該死的東西!”
對方顯然已經意識到他要火攻了,提前做了預防,這倒出乎楊元慶的意料,徐世勣在旁邊小聲道:“既然對方已經我們用火攻的意圖,我們還要使用火攻嗎?”
“不!繼續使用火攻!”
楊元慶下達了火攻命令,就算燒不了大營,也可以震懾敵軍。
一隻只巨球被抬了上來,這是用火布捆紮而成的大布球,約一人高,上面澆滿了火油,原本用來火燒敵軍的營帳,但劉弘基發現了端倪。及時勸說李叔良拆掉大帳,使楊元慶火攻之計落空,不過這種火球依然有著強大的震懾力。
投擲火球的工具就是那幾座高塔,那實際上是幾架製作簡陋的投石器。沒有絞盤,完全靠人力拉拽,需要兩三百人才能將火球投出兩百步遠,但這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