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楊咪還有點有點自艾自憐的味道。
然而也只是一瞬間而已。
但如果把王一男換成另外一個什麼人,楊咪很可能就不會這麼盡心盡力了。也犯不著如襲人照顧寶玉一般的體貼悉心。
這些事情既是工作的職責,當然也還有楊咪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一些東西。她願意,甚至喜歡為王一男做這些事情。
雖然王一男的眼神甚至手腳有時候不是那麼老實,楊咪嘴上斥責,身體卻並不排斥。
她知道王一男還是有分寸的。
……
楊咪的預料沒錯。
等王一男和楊咪到賽場的時候,場邊已經圍滿了人。
前幾天很少見的攝像機,在王一男所在的賽場四周竟然有不下五六臺。照相機的長炮短槍更是沒法數的清。
郝駿也早早就來到了這裡。
王一男能否進入決賽,和他昨晚臨時擬定的營銷推廣計劃密切相關。
王一男就像乒乓球近臺快攻一般的兇狠打法,則是和他的興趣或者說情懷密切相關。
能把事業和興趣結合到了一起,郝駿也算是自得其樂。
以郝駿對華夏網球的認知,他覺得男子網球和國足的鋒線有那麼一比。
防守如何暫且不說,進攻卻總是乏力。
至於腳下的技術和戰術意識,還是不要提了吧。
一句話,無論國足和男子網球,都缺乏頂級運動員的那種殺氣和力量!
這兩點王一男恰恰都不缺。
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殺氣太重而失誤過多。
郝駿的屬下中,有看過王一男前幾場球的,對王一男有如是評價。
如果黃教練在場,恐怕也會擔心王一男已經被自己矯枉過正了。
然而郝駿對此卻不以為然。
他覺得,一名優秀運動員的習慣戰法,既有戰術上的要求,更多的則是來自自身的心性。
如果運動員只按照戰術要求去打,而自身缺乏必勝的信心和果敢的勇氣,關鍵時刻掉鏈子很可能就會成為常態。
郝駿在王一男身上不僅看到了專案營銷的契機,還看到了國家男子網球的希望。
1995年5月8日,潘兵創造了華夏內地ATP男子的最高排名,第176位。
算來至今已十年有餘,仍然未能有人超越。就更別提什麼大師賽和四大滿貫了。
從成人男子到青少年男子,發球和擊球的力量多是綿軟無力。
郝駿甚至在想,如果讓這些男子選手和大小威過上幾招,如之奈何?
綿軟無力也就罷了。
關鍵是連那種打不過你,也要抹你一身大鼻涕的殺氣和無賴的霸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