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棠卻道:“大伯,清心齋的位置好,就在巷口,屠宰市場的人進進出出都能看到。而且,去南市的人,也正好路過那裡,如果我們能把店開在那裡,客流量一定能翻一番。”
“這樣啊……”近一年來,江誠已經有了“小棠說的都是對的”這麼個印象,她這麼一說,就問,“他娘,我們錢夠嗎?”
“夠!”楊氏主動提起,肯定是自己先想過了,“我們原先還有一百塊靈石,這幾個月賺的錢湊一湊也到兩百了。”
半年前離開青霞鎮時,他們總共有一百四十多塊靈石。一百塊是賣配方得的,四十多塊是書院賣小食攢的。楊氏一直沒動那一百塊,租房、賣麻辣燙,零零總總,再加上江少樂上書院,那四十多塊靈石就花得差不多了。
不過,跟屠宰市場各家店打好交道後,他們生意很好,每個月都有三十來塊靈石進賬。自家花用了些,目前也有兩百來塊靈石的家當了。
換成一年前,楊氏怎麼也不敢想像自己有這麼一天,揣著兩百來塊靈石,還有機會在禹水城開家小店。她很希望把這家店開起來,這樣兒子出去也能抬頭挺胸。如果能夠穩定下來,再攢幾年錢買間房子,他們也算在禹水城安家了。
“要是盤下來,我們也不剩什麼錢了吧?”江誠琢磨,“開鋪子可不像咱們擺個攤子,虧不了多少,萬一……”
“大伯,那鋪子我看過,”江小棠說,“它有大堂有雅間還有廚房,幾乎不用花錢改造了。”
“可是,咱們要開了鋪子,那些工人的生意不要了嗎?”
江小棠想了想:“我記得,清心齋旁邊有道門,咱們可以把那道門開啟,做個隔斷,單做工人生意,這樣互不影響。”
“對對對,”楊氏連忙附和,“再請幾個人。小棠畢竟是姑娘,一天天大了,不好總是拋頭露面。有了鋪子,以後她在廚房忙活就行了。”
江誠想想也有道理。他本來打算,家裡情況好些,也送侄女去書院,可攤子離不開江小棠,這事就擱下來了。
可是,就算不去書院上學,也不能讓她一直幹跑堂的活。
“那行,今天我去找清心齋的東家問問。”
不知道該不該說江誠運氣好,他去問的時候,清心齋的東家正被一個漫天壓價的氣得吐血。一聽說江誠想盤鋪子,而且沒有大肆壓價,便打了個九折,當場簽了契書。第二天,請了中人,到官府上了檔,交了靈石,這鋪子就算盤下來了。
隨後,江誠向屠宰市場的顧客們致了歉,開始忙活鋪子的事。
清心齋說是茶館,其實也賣各色小食,只不過多以點心為主。店裡基本什麼都有,裝修什麼的,只要稍稍改裝就可以了。
摘下清心齋的匾額,掛上江家食鋪的布簾。門口擺了大大的木櫃,裡面各色食材一目瞭然。雅間全部打通,小木桌換成大方桌,原本頗顯雅緻的清心齋,就變成了乾淨又接地氣的江家食鋪。
靠牆的小門也開了,做了個小隔斷,門外擺上一溜桌椅,專門供普通工人吃喝。
至於菜譜,江小棠打算做一點改變。開食鋪和擺小攤不一樣,擺小攤他們只用賣一樣東西,也只能賣一樣東西。有了店面,賣的東西就得多樣一些了。
江小棠不準備改變江家食鋪的定位。就算供應靈材,它面對的只是底層的修士,吃飽之後,才是吃好。所以,賣的主要還是小吃,能夠很快上桌的那種。比如,麵食、餃子、燒賣、餅之類的,再添上幾樣湯羹,就差不多了。
店鋪裝修的事有江誠和楊氏,這幾天不用擺攤,江小棠天天琢磨小吃,宋天衍就有口福了。
“這蝦餃真是奇特。”他夾著飽滿的蝦餃,仔細觀賞。皮是透明的,裡面的蝦肉隱隱可見,白中透出淺淺的紅,賞心悅目。
江小棠面有得色:“你吃吃看怎麼樣,我改良了做法哦!”
宋天衍依言將蝦餃放入口中,頓時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