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何遠的將領抱拳領命,立即帶上五百名涼州軍出了城,直奔南面。
果不其然,還沒等何遠這五百人走出三四里遠,他便遠遠看到一支軍隊,觀旗號,正是河南、梁郡二地的郡軍。
於是他靠近對方,遠遠喊話道:“來者可是響應邯鄲調令的援軍?”
而與此同時,率領這兩支的晉軍的河南都尉李蒙、梁郡都尉董襲,也發現了何遠這五百人。
遠遠聽到何遠的喊話,河南都尉李蒙冷笑道:“呵,對面那傢伙,似乎以為咱們是響應邯鄲調令而來……”
聽到這話,梁郡都尉董襲身旁計程車吏王迅笑著說道:“李都尉,既然來人有所誤會,咱們何不假裝答應,先滅了這支涼州軍?”
李蒙想了想,覺得這主意也不壞,遂假裝答應,騙那何遠靠近。
可惜,那何遠終歸是一名身經百戰的千人將,在靠近時十分謹慎,李蒙不耐煩了,索性就下令立刻圍殺。
那何遠只有五百名涼州軍,自然不是這四萬晉軍的對手,倉皇逃回鄴城,回覆馮崔道:“……那兩支晉軍騙我上前,試圖將我等圍殺,必然不是響應邯鄲調令而來。”
聽到這話,馮崔的面色變得十分難看。
既然對方對他們做出了攻擊,那就說明對方根本不是他們的援軍,換而言之,河南、梁郡二地的郡軍,是響應那周虎調令而來的。
長長吐了口氣,他沉聲說道:“立刻派人將此事報之邯鄲……轉告世子,鄴城恐怕守不住了。”
而與此同時,李蒙與董襲二人則領著四萬援軍直接投奔了魏劭、韓湛兩位郡守所在的營寨。
得知訊息,魏劭、韓湛兩位郡守十分振奮:有這四萬援軍,還怕不能奪回鄴城?
當晚,馮崔派出的信使便抵達了邯鄲,向楊雄稟告了河南軍、梁郡軍的事,只聽得楊雄面色凝重。
他也沒有想到,那周虎不止調集了河北各郡的軍隊,甚至還召來了河南、梁郡二地的軍隊。
還有潁川……
既然那周虎請來了河南、梁郡的援軍,又豈會落下潁川?
『……只能指望四弟的援軍儘快趕來了。』
楊雄憂心忡忡地想道。
次日,即八月十三日,李蒙、董襲、魏劭、韓湛四軍圍攻鄴城,涼州軍將領馮崔咬著牙守了半日,最終是認為沒有勝算,遂棄城投奔邯鄲。
李蒙、董襲二人率軍追趕不休,殺死馮崔麾下涼州軍無數,期間,魏劭與韓湛則重新接管了鄴城。
訊息傳到趙虞耳中,趙虞當即率軍渡河,繼續逼近邯鄲。
八月十五日,趙虞率三萬餘軍隊抵達邯鄲城東三十里處,命軍卒伐木造營。
期間,李蒙、董襲亦率四萬援軍逼近邯鄲,於邯鄲城南三十里處駐紮。
至於魏劭、韓湛二軍,則留守鄴城。
八月十七日,潁川都尉張季率兩萬潁川軍姍姍來遲,同樣抵達邯鄲一帶。
此時趙虞轄下的晉軍,數量已超過十萬人,縱使良莠不齊,也差不多足夠攻陷邯鄲了。
而就在這時,趙虞忽然收到鄭羅派人送來的一則訊息:涼侯楊秋第四子楊章,率五萬涼州軍抵達河內。
對此,趙虞其實並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