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我儘量早一點吧,不過我家吃晚飯比較晚,而我一般又是在吃過晚飯後開始碼字,所以……我儘量吧。』
————以下正文————
九月下旬,在經過了將近半個月的趕路後,江夏渠帥陳勖率軍抵達召陵縣。
此時他兵分兩路,派麾下大將田斆、郭羲各率一萬軍隊前往許昌,增援關朔麾下的大將項宣,而他本人則帶著另一位將領朱峁,率一萬軍隊前往昆陽,與關朔匯合。
九月二十八日,陳勖、朱峁率領一萬軍隊抵達昆陽。
在半途中,二人得到關朔派人傳訊,希望陳勖、朱峁所率的這支軍隊越過沙河,直抵昆陽南郊,與關朔所率的軍隊匯合。
收到這則訊息,陳勖很驚訝地對部將朱峁說道:“看來不止身在許昌的項宣需要援助,關朔這邊似乎也不好過呀……”
朱峁笑著點頭附和。
二人自然看得懂關朔這道懇請的背後深意,無非就是為了給昆陽縣施壓,而這就意味著,關朔當前在昆陽一帶的局面並不樂觀。
一座縣城,竟讓關朔如此頭疼麼?
陳勖亦感覺很不可思議。
儘管感覺不可思議,但陳勖還是照辦了,與麾下大將朱峁一同,率領那一萬軍隊越過沙河,直抵昆陽縣的南郊,來到了關朔駐軍的營寨。
不得不說,當意識到關朔建造的營寨距離昆陽縣僅五里之遙,陳勖亦感覺頗為意外,且由此意識到這邊的戰局可能比他想象的還要緊張。
而另外一邊,關朔也得知了陳勖親自前來的訊息,心下驚詫之餘,立刻帶人出營迎接。
大概上午巳時前後,關朔果然見到了陳勖,他驚詫地說道:“勞煩子勉兄親自來援,關某甚感慚愧。”
子勉,那是陳勖的表字,與義師中大多平民出身的將士不同,陳勖是寒門子弟出身——寒門即指‘庶族’,通俗地說即指小家族,哪怕家道中落、家境貧窮如同平民,但它們本質上與平民還是有區別的。
而陳勖,就出自陳郡陳縣的一個小家族。
當然,自得知他投奔叛軍,他的家族就早已與他劃清界限了。
“哈哈。”陳勖握著關朔的手笑道:“難得看到關兄的窘態,在下又豈能錯過?……玩笑玩笑,在下純粹就是來避一避清淨罷了。”
前半句話,聽得關朔有些尷尬,但聽到後半句,關朔立刻就醒悟過來,低聲問道:“因為那許錦?”
“還能有誰?”
在與關朔一同走向營內的途中,陳勖感慨地說道:“太平道的人,仍在堅持‘速攻’的策略,主張什麼‘搶佔先機’……我不否認,在起事的初期,搶佔先機確實很重要,但如今,隨著我義師大舉北進,晉國那邊早已收到了失利的訊息,我毫不懷疑晉國已在組織軍隊準備反擊,值此情況,我等應當固守所佔領的郡縣,穩紮穩打,而不是盲目的向北進兵,搞什麼‘匯兵於晉國南都’……盲目擴張,只會給晉國有機可趁。”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壓低聲音笑道:“那許錦仗著荊楚那邊的名義一日日來煩我,我倍感困擾,是故來關兄這邊避一避清淨。”
不錯,派遣援兵一事,本無需陳勖親自出面,他之所以親自率軍前來,無非就是要避一避那位名義上的‘江夏渠使許錦’罷了。
或有人以為,那許錦既然是‘江夏渠使’,那他肯定是與陳勖一邊的,但事實上卻不是,許錦那個‘江夏渠使’,說白了,是那於荊楚立國的‘新楚’派來聯絡、監督陳勖的專使,相當於監軍。
事實上如今的新楚義師,大抵可分為‘荊南’、‘江中’、‘江東’三塊區域。
其中,荊南即指荊楚,它是新楚的立國之地,也是起義軍最早祭起‘反晉’旗幟的地方。
新楚立國之初,原本打算兩路並進,一支向北、一支向東。
於是晉國分別派了兩位將軍來遏制,即‘駐南陽將軍王尚德’,與‘駐江夏將軍韓晫’,打算在南陽、江夏兩塊遏制新楚勢力的發展。
至此近幾年,南陽、江夏,依舊是新楚義師與晉國軍隊的主要作戰地點。
而這,也正是江東義師實力最弱的原因——因為新楚無力在繼南陽、江夏之後,開闢第三戰場。今日文學網
直到下邳縣尉趙璋反叛晉國,投奔義師,江東義師才迅速發展,且在兩度擊敗韓晫後,風頭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