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番修改後,趙虞提筆在紙上寫下了‘正卒’、‘上卒’、‘賁士’、‘隊正’、‘督百’、‘弁目’、‘大弁目’這幾個詞。
正卒,即一般寨眾,在編的黑虎賊。
上卒,即老卒。
賁士,特指上卒中那些兇猛、勇武的寨眾,可以理解為是黑虎寨的精銳,雖然未必個個都能得到升遷,但趙虞認為應該提高其待遇,使他們獲得有區別於一般寨眾的地位與待遇。
隊正,即五十人之長。
督百,即督伯、都伯、百人將,百人之長。
弁目,即指頭目。
大弁目,顧名思義即指大頭目。
然而,在仔細思忖了一番後,猶豫良久的趙虞,最終還是在賁士之後、隊正之前,提筆加上了‘伍長’與‘什長’這兩個職位。
不得不說,在加上了這兩個職位後,愈發像照搬晉國或者前朝國家的官制,但趙虞仔細考慮之後,還是覺得這兩個職位必須加上,否則在作為一般寨卒的‘正卒’與‘賁士’之後,立馬跳到隊正,跳躍程度實在太大,著實不利於指揮。
想來,歷朝歷代經過無數次修改,最終確定的這套官制,自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
抱著反正已經照搬的想法,趙虞也對寨內‘寨吏’的官制,亦做了修改,增添了‘幹事’、‘管事’、‘司事’三檔職位。
顧名思義,幹事負責具體處理事務,管事負責直接指揮管理前者,而司事則是前二者的上司。
說白了,這幾乎是照搬了官家的文吏官職,只是做了一番簡化而已,畢竟黑虎寨不需要那麼多的吏職。
順便一提,這些吏職,自然是向郭達、褚角二人負責。
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時辰來考慮這件事,等到趙虞初步整理出一個制度,饒是他自己,也看著紙上的內容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無他,只因為紙上的官職制度,怎麼看都像是照搬了軍隊與地方官府的職位,充其量就是有幾個詞換了一個稱呼。
但很遺憾的是,再沒有比軍隊與地方官制再完善的職位編制了,畢竟縱使是晉國的軍隊與地方官制,也是沿襲了前朝的官制,數百上千年不斷演化修改的官制,已經是非常完善了,縱使是趙虞,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想出一套更完善的官制。
『被取笑就被取笑吧,管用就行……』
暗暗給自己打了打氣,趙虞最終做出了決定,摟著靜女睡覺去了。
畢竟他們正處於渴望彼此的年紀。
次日天明,趙虞召集了他黑虎寨的大小頭目們,包括陳陌、王慶、張奉、馬弘、陳才,以及尚未返回山寨的郭達。
待眾人到齊後,趙虞將他昨日整理好寫在紙上的‘山寨官制’,出示於眾人眼前,看得眾人面面相覷。
在經過趙虞的講解後,在場眾人也知道這份官制已經列地很細,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他黑虎寨內部如今混亂的職位,只不過……怎麼那麼像官家的官制呢?
浪蕩不羈的王慶當即就嘲諷道:“得!日後咱們若再跟官兵殺起來,一旦有人喊一聲‘什長’,說不定兩邊都有答應的……”
帶著面具的趙虞翻了翻白眼,權當沒有聽到。
在經過半個時辰的商議後,眾人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份官制,畢竟就像趙虞所認為的,在場眾人也覺得再也沒有比晉國官制更完善的官制了。
在隨後的半個月內,黑虎寨便參照這份制度實行了變革,按照積累的功勳,提拔了迄今為止立下功勞的黑虎賊,同時又從城內的昆陽百姓、從陸續逃奔昆陽的難民當中吸收新人,加以操練。
一時間,黑虎寨內部的氛圍大好,人數也是迅猛擴增,從昆陽之戰後僅剩的數百人,逐步暴增至四千人,其中,有三千人被歸入新建的旅賁營,派駐於昆陽縣城。
而與此同時,昆陽縣軍亦擴大至四千人。
對於此事,此刻駐紮於沙河南岸的叛軍將領黃康,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據他派往昆陽打探的斥候回來稟報,如今昆陽城牆上到處都是守卒,其中讓黃康都感到忌憚的,那些頭裹黑巾的‘黑巾卒’,人數也是翻了幾倍。
種種跡象證明,昆陽縣正在迅速擴軍備戰。
『待渠帥攻破召陵,率大軍至此,介時便是昆陽、葉縣償付代價之日!』
黃康暗暗寬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