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攜帶的糧食早已吃光,當務之急是儘快找到落腳點,然後想辦法弄到食物。
除了靜女以外,郭達是唯一知道趙虞身世的人,知道魯陽縣正是趙虞的老家,因此他也不想群寇在趙虞的老家胡來。
是故,當趙虞與眾頭目商議對策時,他提出建議道:“直接下山搶掠,容易引起魯陽縣的注意,咱們初來乍到、立足不穩,最好還是莫要驚動當地官府為妙。……咱們可以在附近尋找看看,看看是否有咱們的同行。”
雖然陳陌、褚角等人對於郭達的說法感覺很奇怪,不過倒也沒有反對,畢竟郭達的考量也不無道理。
趙虞當然能猜到郭達的好意,並且他也不會在黑吃黑這種事上猶豫,他只是憂心事情不像郭達所想的那般簡單。
要知道,他魯陽境內可沒那麼多山賊同行。
如今他們所在的位置,即應山的西山,西側山腳下那條路,便是‘汝魯通道’,即‘汝陽梁縣魯陽’通道,當年汝水諸縣給魯陽縣運輸錢糧,走的就是這條路。
正因為這條路是汝水諸縣通往魯陽最近的道路,因此,為了防止有附近的山賊搶掠汝水諸縣運向魯陽的錢糧,當年丁武加大打擊山賊的力度,將附近的山賊都打跑了——只要是當時敢冒頭的,都被這位丁都尉打了一遍,發現一個剿滅一個。
人手不足便就地徵募,魯陽縣在接納了那些難民後,有的是青壯健兒;而倘若糧食吃緊,則乾脆找魯陽鄉侯府相助,魯陽鄉侯府上下都很支援打擊山賊的行動。
在丁武的打壓下,魯陽周邊的賊寇幾乎生存不下去,要麼逃逸到應山的東山,也就是昆陽、汝南一帶,要麼就向北遷移,遷移至汝水諸縣作亂。
因此想要在這一帶找到一座山賊窩,遠比找到一處山村要困難地多。
這不,陳陌、褚角、張奉等人找了整整一、兩日,也沒有在這附近找到他們同行的巢穴,反而是找到了一處約有百來間屋子的小山村。
在得知此事後,郭達頓時就傻眼了。
這也難怪,畢竟郭達與楊通一樣,都是昆陽縣人士,從未來過魯陽縣,哪曉得魯陽縣這邊的狀況?
“這可怎麼辦?”
傻眼之餘,郭達與趙虞私下商議。
正如郭達所猜測的那樣,主觀上趙虞也不希望迫害他家鄉的人,但問題是,他如今手底下有兩百餘人要養活。
在一番猶豫之後,趙虞最後決定搶佔那座山村,因為據陳陌等人打探的結果,那座山村雖有百餘間屋子,但大多空置,只有二十幾戶居住,這對於趙虞等人來說簡直就是當前最佳的容身之處。
當日,他帶著陳陌、牛橫、褚燕以及其餘數十名山賊來到了那處山村附近。
質疑要跟他一起的郭達,在行動前反覆叮囑這幾人:“儘量莫要殺人。”
陳陌、牛橫、褚燕等人聽了都感覺很奇怪,不過倒也沒追問什麼,畢竟這三人都不是嗜殺的人,能不殺人就達到目的,那自然就不會殺人。
那座山村僅僅只有二三十戶人,哪裡是黑虎寨餘寇的對手,幾乎只是一炷香的工夫,陳陌等人便將留守的十幾名男子打趴下,佔領了這座山村。
如何處置這二三十戶山民呢?
趙虞為此思忖了一陣。
直接釋放,那肯定是不行的,畢竟他們釋放了這些山民,這些山民肯定就直接跑到縣裡報官去了,保不定明後日,他魯陽縣的縣尉丁武就帶著人殺過來了。
平心而論,當年那位丁縣尉與他趙虞關係不錯,但如今,趙虞卻不敢保證。
倘若還有其他選擇,趙虞並不希望暴露自己的身份,免得訊息傳出去,打草驚蛇。
想來想去,他決定跟這座山村的村長好好談一談。
為了防止對方認出自己,趙虞讓靜女用乾草編了一個面具,遮住面孔。
看到趙虞這副打扮,陳陌、牛橫、褚燕三人都感覺很奇怪。
牛橫當即就問道:“阿虎,你幹嘛呢?”
趙虞解釋道:“我年紀過小,對外恐難服眾,因此以面具遮蓋,讓人不知我確切年紀,這樣我就更容易威懾別人。”
聽到這番說法,牛橫恍然大悟,豎起大拇指直誇趙虞聰明:“這辦法好啊,不愧是阿虎。”
在旁,陳陌與褚燕卻露出古怪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