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當即領會,攤攤手笑著說道:“那……陳寨主覺得該怎麼分呢?”
陳祖聽罷環視一眼眾人,沉聲說道:“就按照各山寨的坐落來分,倘若在座諸人結盟,楊寨主與陳某可得兩成,劉黑目得一成,其餘共分五成。”
趙虞聞言看了一眼陳祖。
還原以為這陳祖會分地很誇張,可沒想到的是,這傢伙分地還算挺中肯的。
趙虞想了想,就猜到了陳祖這麼分的理由
畢竟,在包括黑虎寨在內的總共十四支山寨當中,就屬楊通、陳祖、劉黑目三人的山寨位置最好,其餘十一家山寨,最甚者好比褚角一夥,他們幾個月都見不到有商隊,因此,楊通、陳祖、劉黑目三人佔大頭,其餘共分剩下五成,沒什麼問題——至於劉黑目為何分到一成,大概就是因為他的山寨被昆陽官兵攻破了,人手大損吧。
因此總得來說,趙虞覺得這陳祖還是分地有點道理的,只不過稍微貪了點。
果然,如趙虞所料,當陳祖說完那番話中,亭內頓時就好比炸開了鍋,各山寨寨主紛紛指責抱怨,包括劉黑目。
而陳祖的解釋,就恰恰正是趙虞所猜測的那樣,說得眾山寨寨主雖心中氣憤,但也不知該如何反駁。
心態最好的,莫過於褚角,他一臉憨笑地接受了陳祖的說法,從頭到尾都沒有抱怨過。
仔細想想,他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最終,眾人爭吵出了一個決定:楊通與陳祖各得一成半,劉黑目得一成,其餘十一家再分剩下的六成。
決定此事之後,十四家山寨初次結盟。
順便一提,其中劉黑目得到的一成,是趙虞暗示楊通替他說話的,否則,前一陣子因昆陽官兵而損失慘重的劉黑目,恐怕就只能與褚角等人平起平坐了。
對此,劉黑目很承情,當其餘幾位山寨寨主陸續告辭之後,唯獨劉黑目在黑虎寨住了一晚,與楊通喝了一晚上的酒。
四月下旬,在應山東側山脈一帶的十四支山賊達成一致,逐步開始改變對過往商隊的搶掠方式,他們不再隨意搶掠過往的商隊,而是聯手在黑虎寨山腳下埋伏,對過往的商隊徵收買路錢。
此次十四家山寨的結盟,儘管黑虎寨的所得利益被分出去許多,但黑虎寨對山下那條大路的控制力卻大大增強,當十四家山寨動作三四百山賊一同殺出時,那些過往的商隊根本不敢違抗,只能老老實實地獻出一部分貨物,或者繳納一些錢財。
而在趙虞的建議下,楊通也嚴格守著一條規矩:只要過往的商隊繳納買路財,那就不再做任何傷害。
期間,有一支多達五十輛馬車、上百名護衛的商隊,在這三四百名山賊面前也只能乖乖就範。
漸漸地,‘應山虎楊通’的名聲,也逐漸傳遍了這一帶,當地人都逐漸聽說了這個名號,得知應山的東山上出現了一個叫做楊通的大寇,可以驅使數百名山賊。
一時間,楊通名聲大漲,當地那些三五成群的小毛賊,亦或是走投無路的平民,紛紛投奔黑虎寨,投靠應山虎楊通。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黑虎寨從之前的不到百人,一下子就暴增到一百六七十人,並且每日仍然有人投奔山寨。
趙虞當初對楊通所說的話也驗證了,這些慕名而來的投奔者,大多都是衝著楊通來的,這使得黑虎寨內楊通一夥的人數首次達到了半數以上,儘管陳陌一夥與王慶一夥也感覺到了危機,拉攏那些上山的投奔者,但他們的人數,還是難以避免被楊通一夥漸漸拉開距離,截止五月上旬的時候,陳陌一夥與王慶一夥加起來,人數都沒有楊通一夥多了。
而就在這時,應山虎楊通的惡名,也由那些抱怨、述苦的商賈,傳到了昆陽縣縣令劉毗、劉佐之的耳中。
這位劉縣令又驚又怒,命令縣尉馬蓋立即組織人手,前往討伐。
在苦於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馬蓋拜訪了魯葉共濟會的會長呂匡,懇請後者相助。
考慮道應山虎楊通一夥屢屢搶掠自家商會的商隊,對商會內的眾多商賈造成了巨大損失,呂匡召集數十名商賈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資助昆陽縣二十萬錢、一千石糧食,條件是昆陽縣務必要剷除應山東側的賊寇。
藉助這筆錢糧,馬蓋徵募了數百名鄉勇、役卒與遊俠,再包括昆陽縣的縣卒,最後馬蓋湊出了將近八百人,浩浩蕩蕩地前往黑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