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理解老僕此刻的震驚,畢竟那位陳公,確實是一位家喻戶曉、堪稱他晉國頂梁玉柱的朝中重臣,尋常人誰會想到,似這樣的大人物竟會與一名普普通通的縣令成為莫逆之交呢?
“明早你便動身,莫要耽誤老頭子的臨終囑託。”
“夫人放心,老僕就是散了這身老骨頭,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次日天明,葉縣縣衙傳出毛公逝世的訊息,再次震撼了葉縣的百姓。
要知道昨晚黃昏前,葉縣的百姓就已經被震撼過一回了,那便是當時縣衙裡傳出來的訊息。
縣衙宣稱,魯陽縣魯陽鄉侯趙璟一家勾結叛軍、意圖謀反,被梁城軍按律剿殺。
當這個訊息傳開後,葉縣的百姓幾乎個個目瞪口呆。
自當初趙虞在毛公的幫助下,在葉縣縣衙內召集了城內大大小小的商賈后,誰人不知魯陽鄉侯與毛公其實是相識了十幾年的忘年交?
更別說,魯陽鄉侯為人仁厚,堪稱魯陽縣的鄉賢,怎麼可能做出勾結叛軍、試圖造反的行為?
結合這兩者,昨晚或還有人開毛公的玩笑:“毛公莫非是老糊塗了?”
可今日縣衙又傳出了毛公過世的訊息,整個葉縣的百姓立刻就察覺到了幾處不對勁。
像魏普、呂匡等城內的大商賈,還有當地世家,紛紛去縣衙詢問究竟,可惜卻沒能問出什麼結果。
不得不說,毛公在葉縣當了二十幾年的縣令,雖然也因為過於耿直而遭到有些商賈乃至世家的嫌棄,但論起毛公的品德,誰也無法挑出什麼毛病,如今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縣令身故,葉縣立刻就陷入了混亂,人心浮動。
見此,駐紮在葉縣一帶的梁城軍立刻進城維持秩序,總算是將騷動的人心安定下來。
而此時,趙虞正帶著靜女下了應山,再次來到葉縣,在城外等待時機。
沒想到足足等了兩日,他也沒等到梁城軍離開葉縣,卻反而等到了毛公身故的噩耗。
不得不說,這個噩耗對趙虞實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趙虞並不知道毛公在臨終前已經寫了一封書信,託家人轉交他的兒子,叫他兒子立刻直奔王都邯鄲求見那位陳公,替魯陽趙氏洗刷冤屈,他只知道,毛公的身故,等於又斷了一條路。
在得知噩耗的那一日,趙虞又帶著靜女回到了葉縣北側的應山,回到了這兩日晚上落腳的地方。
靜女拾了些枯萎的樹枝過來,從懷中取出火摺子,點燃了篝火。
那個火摺子,是趙虞這幾日砍了一截竹子自己製作的,用那一晚他與張季等人分別時,張季給他防身的那一柄帶鞘的短劍。
這柄短劍此刻就藏在趙虞的懷中,也是二人唯一的防身之物。
點燃篝火,將火摺子收好放回懷中,靜女坐到趙虞身旁,忍了許久,最終還是小心翼翼地問道:“少主,明日還去葉縣麼?”
“……”
趙虞默默地搖了搖頭。
也是,毛公都不在了,他還去葉縣做什麼?
“那……去哪?”
“明日……繞過葉縣,去郾城看看吧。”趙虞猶豫說道。
去郾城,投奔外祖、外婆?
不,這並非是趙虞的初衷,他之所以選擇去郾城,純粹就是為了看看二老當前的情況,倘若二老還安然無恙,那就帶著二老一起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