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對昨晚的第二更說句抱歉,因為這一章我想應該連在一起。話說這一章,九千字寫了九個小時,反覆修改反覆修改,實在是精疲力盡,我去歇一歇了……總之,第一卷‘幼虎’也就結束了。』
————以下正文————
當晚用過飯後,魯陽鄉侯便來到前院主屋,在供著歷代祖先靈位的偏屋內翻找祖譜。
出於好奇,趙虞也跟著去看。
透過這份族譜他才確切得知,雖然他魯陽趙氏對外宣稱一脈單傳,唯獨到趙虞這一代才出現兄弟倆二人,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在趙虞的祖父那一代,他趙氏就有三個男丁。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趙虞的祖父趙祥,其實是三兄弟中最年幼的那一個。
其餘二人,魯陽鄉侯分別在他們的名字上方加了備註,一個寫著‘臨漳’,一個寫著‘下邳’。
且這二人的下方,可記載有子孫,論人丁興旺,似乎還要比本家興旺。
只可惜等到趙虞要細看那些人名時,那部分族譜卻被他父親魯陽鄉侯拿了過去。
見父親神色不渝,趙虞很識趣地沒說什麼。
不過心底,他還是很驚訝的。
原來他魯陽趙氏,單單近三代就有兩個旁支,一個是臨漳趙氏,一個是下邳趙氏,都是從他魯陽趙氏分出去的。
不過最讓他感到驚訝的,還是他祖父趙詳以家中最小的年紀取代兩位兄長繼承了魯陽鄉侯的名爵。
趙虞猜測,可能在他祖父那一輩,兄弟三人為了繼承家業發生了巨大的矛盾,最後他祖父的父親、也就是他曾祖,將魯陽鄉侯的名爵傳給他祖父,於是其餘兩兄弟憤而離家,至此分道揚鑣,無不往來。
趙虞覺得這個猜測還是比較靠譜的,不過具體如何,儘管他知道父親肯定了解一些,但看著父親不渝的面色,他也不好追問。
不過仔細想想也沒什麼好問的,畢竟都是至少四五十年前的往事了,知道他趙氏三支彼此關係惡劣就足夠了。
拋下心中的困惑,趙虞繼續翻找族譜。
經過仔細的尋找,父子二人確信族譜上沒有一個叫做‘趙隅’的人,想來,應該是其他趙姓之人了。
忽然,趙虞好奇問道:“爹,那個叫做童諺的人,有沒有透露那個趙隅的情況呢?比如說,那人多大,是男是女,最關鍵的是,有沒有畫像?”
魯陽鄉侯搖了搖頭,說道:“這就是最麻煩的,那個趙隅,並沒有畫像。”
“啊?”趙虞聽得一愣:“不是謀反作亂的大罪麼?居然沒有畫像?怎麼會這樣?”
“我也不知。”魯陽鄉侯搖搖頭。
“那……年紀多大?”趙虞又問道。
“不知。”魯陽鄉侯再次搖了搖頭。
趙虞簡直不知該說什麼。
一個犯下了謀反作亂重大罪行的人,除了知道一個名字,其餘長相、身世,朝廷居然一無所知?
他皺皺眉問道:“爹,這個童諺……他真的是朝廷的人麼?”
聽到這話,魯陽鄉侯還是搖了搖頭:“我也不敢保證,不過他確實是拿出了梁城都尉的印牌……”
“梁城?”
“古時魏國的都城,當時稱大梁的那個梁城,不是咱魯陽北面的梁縣。”
“哦。”趙虞恍然大悟地點點頭,旋即又問道:“這個童諺……感覺很可疑啊,他還會來咱家麼?”
魯陽鄉侯點點頭說道:“今日告別時,他說他先去咱魯陽的縣城,找劉公問問情況,待過些時日再來拜訪咱家,讓我在家中等他,不得傳揚此事,也不得給任何人通風報信,否則以包庇罪論處……”
趙虞聽得眉頭一皺:“聽這意思,他懷疑咱家?”
魯陽鄉侯苦笑著嘆了口氣:“終歸趙隅姓趙……”
“天底下姓趙的人那麼多……”
趙虞不快地嘀咕了一句,但事已至此,縱使他父子倆心中抱怨又能改變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