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0年7月份,漠北草原。
東北部一個角落裡,熬過了寒冬,綠意盎然,如同鏡子般的湖泊,盛開的鮮花,煥發著無限的生機。
也如同艱難熬過去了滅族冬天的東突厥一樣,重新煥發了生機。所有東突厥的百姓都在感謝著狼神的庇佑,當然,也在心底裡感謝著一個漢人——虞世基。
去年冬天,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沒有按照隋國的意思,去一舉消滅東突厥。
唉,不要誤會了,不是達頭可汗有著同族之情誼,而是忙著消化已經吞併了的東突厥地盤和隋國送出的西北一片草原。
真實情況就是,西突厥在公元589年尚不具備統一草原的實力,所以,狡猾的達頭可汗只是跟在隋國後面去拿地盤,最多偶爾協助一下。
今年,已經消化掉了勝利果實的西突厥,有能力完成達頭可汗恢復草原統一突厥部落的夢想。
隋國北方統帥楊林,秉持著隋文帝楊堅的要求,在擊潰了東突厥部落後,持續騷擾滅殺,企圖一舉消滅這個南方陳國的姻親草原部落。
對於跟在後面吃便宜的西突厥,無可奈何。相比於和陳國聯姻的東突厥,西突厥的威脅就不那麼大了,可愛多了。
可惜,冬季寒冷惡劣的天氣,巨大的風月,使得隋國的軍事行動同樣難以展開,收效甚微。
春季、夏季的到來,楊林派人偵查東突厥的情況,發現東突厥部落已經遠遠北撤,且實力勢微。
加上西突厥隨著壯大隱隱有著更加強烈的野心,暫時放棄了北上徹底消滅東突厥,讓達頭可汗漁翁得利的想法。
而且,深入北方草原,補給線太長,成本太高,需要獲得皇帝的支援才可以。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北方邊境呆了大半年的楊林把軍務交給了楊爽,回來洛陽休養一下,順便和皇帝面對面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草原政策。
他也收到了南方建康戰場的戰報,或許,皇帝需要自己去南方戰場也不一定。
..........
東突厥,陳國的尚書僕射虞世基正躺在草地上,翹著二郎腿,眯著眼,曬著太陽。
享受著這難得地輕鬆時刻。
自去年臨危受命,帶著陳國的人來到了陌生的塞北,虞世基就沒有停止過,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思維上。
身體上,花了大力氣教會了不少聰慧的陳人學會了突厥語言,讓自己從繁瑣的翻譯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思維上,還親自參與指揮建造了大量的地窖來儲存食物,並且為東突厥尋找到了新的宜居地點。
被擊潰了東突厥總部的他們那裡來的食物?虞世基厚著臉皮,向四周勢力求救,最後,從高句麗那裡獲得了支援,得到了不少可以長時間儲存的食物,比如辣白菜。
此時的高句麗王也有著野心,不希望出現一個統一的突厥部落,也深深忌憚著隋國。
就算是這樣,東突厥依然死了兩成的人,迴歸了他們的狼神懷抱裡。
想到自己從突厥部落的百姓中明白,冬天裡,草原上凍死餓死人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歸根到底是它惡略的天氣條件。
這也是,北方突厥為什麼老是想著到南方漢人那裡去打秋風,完全是為了部落,當然夾渣著統治者的野心。
“虞世基大人,首領喊你過去!”
一個十歲大小的扎著北方草原特有的辮子的小孩喘著氣跑了過來,對著遠處的虞世基揮著手,是都藍可汗的孫子,草原的官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