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588年,6月5日,端午節。
草原上是沒有這個節日的,自然沒有慶祝之說,他們只信仰狼神。
不過,今天,對於草原來說也是一件大事。
自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後,雙方第一次聯合行動,南擊隋國。
而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陳國大臣虞世基,不愧是外交天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說服了兩個突厥部落,在此期間,更是學會了突厥語言。
至於怎麼說服,按照陳叔慎的指示,放心大膽地承諾,反正陳國隔著隋國不連線草原,如果以後打到隋國那邊,連線起來了,那再說吧。
政治嘛,是一門藝術,承諾不可信。
當然,這只是外部因素,真正的原因是這幾年突厥兩個部落被隋國壓著,加上惡劣的天氣,日子真心不好過。
憑藉著虞世基滿口胡言的承諾和有理有據的分析,三者一拍就合。
趁著端午節,東西突厥同時南下。
東突厥都藍可汗,出兵五萬偷襲大同。
西突厥達頭可汗,出兵四萬,攻甘肅和隴西。
鎮守北部的楊林和楊爽急忙出兵迎敵,奈何此時隋國兵力集中在南方,北方防禦空虛。
6月8日,突厥兩部突襲的訊息被快馬加鞭傳遞到了隋都洛陽。
隋文帝楊堅當即召開加急會議,與洛陽群臣商議應對方案。
朝堂決議一致認為,經過半年多的伐陳戰爭,雖然攻取了陳國建康,但是彌補不了巨大的開支。
就是,現在沒有能力南北兩邊同時開戰。
6月9日。
多封詔書從洛陽發往各地,其中,丞相高熲攜帶皇命親自前往建康。
.......
三吳地區,戰鬥呈現膠著狀態。
6月6日,陳叔慎兵出揚州,發現隋軍的力量過於強大,楊廣和韓擒虎合兵有八九萬,於是改變策略,以襲擾為主。
而此時,隋軍也獲得了這隻突然出現的陳軍的資訊——嶺南兵、陳國岳陽王陳叔慎。
沒想到陳叔慎居然會出現在三吳地區,沒有在湘州坐鎮,而且帶著幾萬嶺南兵。
“這個陳國岳陽王太有魄力了,一定會成為我隋國平定南方的最大障礙。”楊廣倒抽一口冷氣。
面對只有三萬多人的陳軍,韓擒虎直接率兵出擊,以任忠為副將,放棄了攻打揚州城。
自知不管是兵力還是指揮都不是隋軍的對手,只能利用唯一的優勢——人和。
把三萬多人編成6支小隊,每一個小隊都有三吳的陳人,化整為零,打持久戰。
有機會就跳出來偷襲,看到大量隋軍就躲起來,說白了,就是游擊戰。
不過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隻壯族為主的小隊被韓擒虎抓住機會,差點團滅,只剩下幾百人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