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是大海潮數次震盪,讓南北極大量冰川碎裂成浮冰,導致海平面短暫上升,大自然不僅要收回成本,還要收取利息。
還有個原因是極寒的隕星降落,破壞大氣層的穩定,對流層的水氣隨降臨通道大量上升,進入平流層和中間層,消減了陽光熱量。
短短兩年時間,充沛的雨水,讓非洲的大片荒漠爆發出勃勃生機,中東沙漠中的綠洲整整擴大了六倍,新的小綠洲也隨著積水正在形成。
變化最大的當然是南美亞遜河流域,隕星落點周圍數千公里範圍,曾經的雨林被音爆擊為齏粉,才經過兩年,已經變成大草原。
大草原中間卻有一片冰原,冰原中間是八處八卦形混凝土建築圍著一個饅頭狀的冰陵,冰陵中間是無底深坑,圓圓地,斜著向下,直徑是四百五十三米。
極寒的隕星鑽進這裡後,凍結了沿途通道,甩出的岩漿剛冒出來就冷卻成岩石,堆成現在的冰陵,冰陵周圍的泥漿變成冰原,兩年下來還沒有解凍。
張易當初派人澆注的連環八卦陣,雖然混凝土建築,扛住了音爆轟擊,但是裡面的空間非常寒冷,並不適合居住。現在好像僅僅標註隕星落點,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用處。
這裡面的奧秘,張易不會透露,如果沒有這個連環八卦陣鎖住寒氣,這一片冰原絕不止這麼大。
和北極相比,這裡冰陵的徹寒,更符合築基者練功的需要,而洞穴裡零下上百度的低溫,外人是很難生存的,張易這個結丹者已經在裡面打出自己的洞府。
八卦陣圍住的地方,以後就是天和道場最高等級的洞府,裡面的能量和礦產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兩年下來,太平洋中部島鏈的居民已經被送回故鄉,天和道場的船隊下一步要運送的人員是東隱人,因為逃離南美的東隱後裔都聚集在虞夏西北部的安置點,他們也要返回南美,跟他們一同去南美的是安置點的所有東隱人。
因為海族精英竊取了斯拉夫的高層身體,藉機發動了慘絕人寰的核彈洗地,東隱列島已經不合適人類居住,虞夏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摒棄前嫌,設定安置點,收留了逃過一劫的東隱人。
因為巴美早就解體,最終決定把剩餘東隱人全部安置在南美亞遜流域,畢竟這裡地廣人稀,區區五百多萬東隱人,只需要四個城市就能解決。
這是虞夏提出,斯拉夫擁護,其他大多數國家同意的決議,歐美當時正在爭奪主導權,權力亂成一團,也無力反對。關鍵是東隱人非常希望居住到南美,既遠離虞夏和斯拉夫這兩個強大國家,也圓了他們的大陸夢想。
執行遷移的任務也落在天和道場這個國際組織身上,不僅要運送到位,還負責建設四個城市,遷移費用採用債券形式,由南美東隱國二十年內還清。
四個百萬人的大城市,剛好佔據著大草原的一半,另外一半原來就有馬瑙斯城和亞遜島,是亞遜傭兵之城的地盤,將重新建成新的傭兵之城。
原巴美人也在迴歸南美,只是他們已經是無根之萍,根本無法撼動這個決議,而且他們也不團結,迴歸的人為爭奪廢墟形成幾十個軍閥性質的集團,更多人還在非洲安置點,對他們來說,逐漸變得富饒的非洲,其實很不錯。
除了東隱人和南美人迴歸南美,北歐和北美的人同樣來這裡搶佔自己的地盤,北極點已經轉移到格林蘭島,他們的故土以後將會被冰雪覆蓋。
當然,其他地區的歐美國家也沒有閒著,非洲和中東已經在大劫前被瓜分完,南美的爭奪才剛剛開始,趁現在還沒有強力國家統治,搶先分一杯羹才是正經事。
這麼多國家民族攪進來,南美必將會成為熱點,混戰平息後,這裡也是戰國,把傭兵之城設在這裡,是為了制衡。
新武器需要戰場檢驗,大國精銳需要血火洗禮,南美這個火藥桶必將延續下去。
有那麼多利益參與其中,有傭兵之城在邊上窺視,南美這些小國家,永遠不能一家獨大,這是大生意,不容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