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五色神光,第一步凝鍊五行元炁。
這其中須得明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五行生剋,說來一句話,似乎簡單明瞭,然而生克之間的道理,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明白了便是明白了,不明白的怎麼也搞不懂。並非簡單的水克火,火克金,其中涉及到的奧妙,哪裡是一句話能說的通透的?
五行之中,單就一行,就難用一個博大精深來形容。水有壬癸,有疾緩,而火也有丙丁,有柔烈。每一行元炁的不同變化,都能衍生出無窮無盡的奧妙,其中每一種變化的生克,更是難以言喻。
凝鍊五行元炁的根本,是生克之間的道理,而基礎,則在於肉身五行穴竅之中的道源。
五色神光門檻雖然不高,但為何能成為一種大神通,而少有人煉成,這裡是一個關鍵。有的人在武道築基階段,五行穴竅沒有開闢圓滿,或者在煉炁境,沒有將五行穴竅之中的道源凝練出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是修行五色神光的障礙。
修士煉法,神通、法術,怎樣才算是煉成呢?
譬如五色神光,五行穴竅開闢圓滿,道源凝聚圓滿,煉就法象之時也煉入了五行根基,再初步明瞭五行生剋的道理,便開始凝練五行元炁。也就是說,這門神通,至少也需要法象境的修為。
寰宇之中的天地元炁,是對立而又統一的。各種元炁變化,雜糅一體,是個大雜燴。修士吞吐煉化法力之時,對元炁的屬相沒有要求,無論什麼變化的元炁,都能煉成與法門相符的法力。但要修煉五色神光這門神通,則需要從雜糅一體的天地元炁中,先將五行元炁分離出來。
分離、凝練五行元炁,按五行生剋的道理,結合肉身穴竅之中的道源,在法象或元神的五行根基之上,造化成為一點五色神光神通本源。
若是法術,造化的便是法意,若是神通,則為神通本源。
這裡便要有些說道。
凡人相鬥,用的武技。這個層次,便是技巧的層次。技巧昇華,便為意,譬如拳意、劍意之類。到了修士層次,若天賦異稟,悟性超眾者,修行法術領悟到其中的真理,能在法象或元神之中,造化出法術的真意,那便為法意。
而神通本源,則更進一層。
神通本源,是神通在其所屬大道之中的體現。是對道的運用,也就是法則。
於元神或法象之中,造化五色神光的神通本源,這便是第二步。
要在法象甚至元神之中,造化出神通本源,除了第一步的要求,還有一個,那就是法象、元神的強度,這與道行直接相關。
修士因為法門、根基、根性等自身種種緣故,在道的領悟上,各有差別,元神強度各有不同。而每一種神通本源,都承載了一絲大道的奧妙,對元神來說,是巨大的負擔。若元神承載不起,神通自然修煉不成。
趙昱修行五色神光,在法象境便已入門。這是因為他根基深厚,道行超然。尋常的法象境修士,便是有法門,怕也沒幾個敢修煉神通,因為其法象承載不起神通之重。
普遍來講,修士至少要煉成元神,才有資格修行神通。
元神境之下的修士,往往只會法術而不會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