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周邊烽煙將起,戰雲密佈,整個順天府七八百萬丁口卻開始狂歡!
無與倫比的產量,無論色香味,皆遠邁此前。大豐收,大狂歡。順天府民心大定!
民以食為天,吃在第一位。吃飽喝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嬴翌滿足了這一點,就得到了民心。
隨著順天府的農事大豐收,原本還如火如荼的聲討,隨之偃旗息鼓。聲討,嘴炮,書生們的特權。早前嬴翌滅明,並在農事和稅務等方方面面對士紳階層下手的時候,無數的讀書人走上街頭,甚至衝擊官衙。
於是嬴翌舉起屠刀,大殺一通。
這一通好殺,殺計程車紳階層心驚膽戰。於是就轉而為聲討。不敢直接對抗,就在市井裡汙衊譭譽。
百姓們不知就裡,多為迷惑。但隨著秩序的穩定,百姓們也逐漸察覺到好處,及至於大豐收,一切懷疑都隨之煙消雲散。
什麼譭譽,什麼汙衊,都比不上滿倉的糧食。
士紳們的嘴炮戰略失敗。
然而對士紳們來說,這只是個開始,更艱難的局面出現了——高產良種給了百姓信心,許多士紳在農事革新之後剩下的土地,竟開始面臨無人耕種的窘境。
大多數計程車紳都是一大家子,數十口甚至數百口人。農事革新,將他們非法的土地沒收,但合法的土地仍在。
按照一丁二十畝的土地政策,如果一個士紳家庭有五十口人,那就擁有一千畝土地。而這些土地,按照歷來的做法,是僱傭佃戶來耕作。
然而高產良種表現,使得百姓們不願再做佃戶。
前朝明廷時期,許多百姓甚至爭破頭都要把自己的土地掛靠在士紳名下,只為了逃避稅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明廷苛捐雜稅太重,而土地產量太低,加之天災人禍,百姓承擔不起。
如今良種不懼天災旱澇,產量高的沒邊。而且夏王又只收一次農稅,再無其他苛捐雜稅。勤勞的百姓完全能夠承擔稅務的支出,並有大量的餘留。
而士紳亦再無不上稅的特權。
這樣的情況下,哪個百姓腦子殘了會給士紳當佃戶?更不可能將自己分配到的土地掛靠給士紳了。
就使得各地計程車紳面臨有地無人耕作的局面。
種種政策,將士紳們高高在上的地位,直接打落下去。如今他們要種地,就需要付出薪水僱傭僱工。而不能像以往,不但不需要付出,反而還能從佃戶身上發一筆。
農業是一切的基礎,逐漸鋪開的農事革新,使得河北大地的秩序,從京師開始,洪流一樣衝過這片古老的大地。
戰爭即將展開的前夕,河間、保定、永平等順天周邊的府治也開始進入收穫階段。
同時,順天府農稅收上來的大量糧食,也解決了京師糧食不足的窘境,再不需要從河南調集。
誰也無法想象,嬴翌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穩定了河北的新秩序。而此時,山海關外廣寧前屯衛,正是戰火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