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令巋然不動,喝道:“休以好話令本官動容。嬴賊,本官既然戰敗,要殺要刮,但憑所願。”
嬴翌點了點頭,不理封丘令,對鄭五道:“將這位縣尊大人看押起來,休要怠慢,是時交給州牧衙門區置。”
鄭五抱拳:“喏。”
“帶下去。”
硬骨頭下去之後,嬴翌笑對左右道:“此人果是硬骨頭,非是強裝。這樣的人是越來越少了,且不論其治政能力,單說這一品格,就值得讚揚。”
對於這樣的人,嬴翌是恨不起來的。就好比三國演義裡曹孟德百般容忍關雲長一樣,嬴翌也有同樣的氣度。
這種品格是值得肯定和保護的。就算不能為嬴翌所用,嬴翌也不會輕易對這類人物動手。
“傳令速將封丘打掃整潔,全軍休整一日。”嬴翌下令道:“後勤物資方面,令輔兵營跟進,不要脫節。”
然後道:“再問一問,閻爾梅何時能到。”
閻爾梅當天下午就到了。
他進入封丘,看過坍塌的城牆,圈養的俘虜,以及街道上不曾清洗乾淨的血腥,臉上滿是笑容。
便是閻爾梅在嬴翌身邊,知曉嬴翌兵馬的底細,也不曾想過只一晝夜,便橫掃全殲了侯恂的保定七鎮。
如今,保定七鎮皆歿,河北幾無攔路虎,再往北一馬平川,掃平河北,平滅朱明只在旦夕。
這如何不讓閻爾梅感到振奮?
隨同閻爾梅一道的,還有州牧衙門和御法司的大批吏員,這些吏員皆要跟進軍隊,從實際上佔領州府,完成統治。
見道嬴翌,閻爾梅立刻建議道:“主公擊破侯恂,河北再無障礙,可發檄文,以正天威!”
嬴翌點了點頭:“我也有此想法,正等你來。侯恂既滅,崇禎帝除非從關寧調兵,否則再無兵馬可用。發檄文傳四方,大軍所到之處,必定望風而降,可大大縮減滅明的時間。”
閻爾梅躬身道:“主公英明。”
然後道:“可惜州牧衙門的備選吏員不足,只能先治州府,各地縣城無法兼顧。”
嬴翌笑道:“我立足不過一年,底蘊還差了些。不過不急,慢慢來。先佔州府,縣城亦不在話下。”
當即令閻爾梅連夜起草檄文,以朱明失道,再無統領諸夏之能為由,正式發起滅明之戰。
“燧人傳薪火,諸夏由此始...明室洪武驅逐韃虜掃平天下,至今二百餘載,內已不能安撫百姓,外已不能抵禦韃虜,朱氏失道,神州沉淪...今有嬴氏名翌,起於微末,掃平流賊...將以諸夏炎黃之血裔,敢為天下先,領諸夏之族長,勢要平定亂世,再造乾坤。祖宗陰靈,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以此檄文傳四方,嬴翌則已率部入山東去了。
對嬴翌而言,無論是針對流賊的戰爭還是針對明廷的戰爭,都不及對韃子的戰爭來的重要。
不單單是因為韃子比此二者更兇暴,更因為韃子是韃子。
滅明事大,但俱在掌握之中。卻萬萬不能在這個時候放韃子入關。不是怕打不過韃子,而是害怕韃子入關禍害河北,在嬴翌看來,這是作為諸夏族長的失職。
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明廷早失遼東,防禦韃子的關寧一線,如今以吳三桂為首。而嬴翌信不過吳三桂的人品。
因此御韃虜於外,不可假他人之手。
要插入山海關外阻擋韃子,最便利的方法,便是走海路。而要走海路,需要確定幾個條件。
第一就是船隻。
因此嬴翌橫插山東的首要目標,就是登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