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店鋪,主營鹽、糧。”嬴翌很仔細的道:“鹽和糧食,是根本需求,不能放縱,暫時要拿捏住。同時還要鼓勵百姓開店鋪——衣食住行,什麼都可以。”
“這裡面具體怎麼操作我不管,你可以專門劃撥出一個小谷作為商業買賣的專用區域,把所有的店鋪都集中在一起,或者其他的也行,反正怎麼方便怎麼來。”
“月牙谷有兩萬多百姓,不是個小數目,各方面的需求都有。有需求,就有買賣,就有商業...再則...”
說到這裡,嬴翌突然想起了什麼,道:“稅收,商稅!”
明朝的商業已極發達,但大明官方,卻窮的一筆。民間的富商家裡金山銀山用不完,朝廷卻窮到連幾百萬兩軍餉都拿不出來。嬴翌想起一種說法,就是明朝的稅收不平衡。
所有的稅收都集中在種田的平頭老百姓身上,而那些大發橫財的商人,卻幾乎遊離在稅務之外。
官商勾結,搶奪、出賣國家的利益,一句‘與民爭利’,搞得崇禎這個做皇帝的穿的都是打補丁的衣服。
防微杜漸,因此嬴翌立刻就想到了商稅!
在最細微的時候就定下規矩,免得以後難做。
“商稅?”孫秀才露出一絲茫然:“大人,有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嬴翌沒有細說,只是道:“稅必須要收,商稅更要收,但章程該怎麼定,你下去之後先琢磨一下。你按照這個思路來:賺得越多,收的越多,賺得越少,收的越少。”
秀才對這方面沒有太深的理解,只是歷來的慣性思維,讓他覺得這種收稅的法子與以往頗為不同。但既然是嬴翌吩咐,那他就去做。
“店鋪的事說完了,剩下一個,就是搞養殖。”嬴翌道:“鼓勵百姓養殖六畜勢在必行。不但要鼓勵百姓養殖,我們自己也要養。軍隊光吃糧是不行的,營養跟不上,體力提升太慢,拖延訓練程序。我這次回來,就準備從百姓手中購買一些豬羊。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三千多兵馬,一天吃十頭豬也是等閒,不多養殖經不起消耗。你招募一批擅飼養的人手,專門養豬養羊養牛,百姓遷移進來的時候,拖家帶口的,也帶了些牲畜進來,我們出錢買崽,集中繁育飼養。”
又道:“這山中雖然可耕種的地少,但養殖牲畜卻不難。圈一片山坡,放養就是。”
雖說如今連人吃的糧食都緊巴巴的,但嬴翌已經想的更遠。山裡種地不行,但養殖還算可以。也不需要用糧食去喂畜牲,放養多方便?只要杜絕了野獸侵襲,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早前嬴翌沒想過,但在訓練軍隊的時候,體會太深。沒有肉吃,就只能吃糧食,但糧食的油水不足,就需要量來補足。士兵們訓練一天,體力消耗巨大,個個都成了大肚漢,消耗的糧食,已經開始超出嬴翌的預計。
嬴翌覺得這不是辦法,必須要補充肉食。一來減緩糧食消耗,二來吃肉也更漲力氣,有利於軍隊的訓練。月牙谷多養牲畜,對百姓也是好事。
這時候連彪回來了,跟著的還有幾個工匠。
“大人!”
嬴翌擺了擺手,笑道:“都坐下說話。”
這幾個工匠嬴翌看的眼熟,在碧波谷見過。因為擅長制兵器,被秀才調過來,指導制槍桿。
在嬴翌面前,他們都很拘謹,戰戰兢兢模樣。
“聽說你們發現了一片紅稜木,也就是說槍桿的製備完全沒問題,對嗎?”嬴翌問道。
其中一個工匠連忙道:“大人,紅稜木是制杆的良材,只比牛筋木、枳木等稍差。不過因為時間急迫,可能首批槍桿制的不夠精良,數量是決然不會有差的。”
嬴翌點了點頭:“暫時不考慮質量,只要過得去就行。但這批過後,必須要把質量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