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
已是入秋時分,在原本廢墟之上重新整理出來的雒陽城,蕭條之中,一縷縷生機勃發。
當初董卓遷都長安,一把火燒了雒陽,令這輝煌無比的大漢帝都作了殘垣斷壁。等到曹孟德令夏侯淵佔據雒陽,花費許多功夫,才逐漸把這座殘破的巨城清理收拾出來。
並隨著曹孟德的種種政令,這座廢墟中的巨城,逐漸也在恢復人氣。
到如今數年餘,雒陽又有了一絲絲繁華的氣象。整個河南尹,在雒陽的帶動之下,往日因戰爭造成的巨大創傷,也在逐漸被撫平。
曹孟德任命棗祇為雒陽令,治理雒陽政務。棗祇善治民、治農,這幾年做的頗有成果。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回想當年,真是不勝唏噓呀。”
荀彧與棗祇策馬並行於大街,見稀疏人群,心中為之感嘆。
棗祇笑道:“堯存桀亡,天行有常。不見古之鎬京、朝歌乎?”
荀彧笑著點了點頭:“棗祇兄言之有理啊...”
他面露嘆然留戀之色:“漢室四百載,終於要到頭了。”
棗祇默然。
荀彧苦笑道:“還是我這個自詡漢臣的人,親手來終結...”
棗祇張了張嘴,忍不住道:“上古三代,何其神聖,卻也作古。夏商宗周,何其令人羨慕,卻也作了古。祖龍始皇帝橫掃八荒,定鼎六合,不也二世而亡?漢之一字,烙印於諸夏,劉氏之功,萬世銘記。然亡者亡也,乃天行之故,不必留戀。主公雄才大略,又有仙家相助,必定開創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世,荀君,你我當向前看,共勉之啊。”
荀彧哀色一閃,只是點了點頭。
然後問左右:“速去城外看看,天子鑾駕到了何處。”
左右侍從連忙打馬而去。
等到一行人到了城門口,才有來報:“天子鑾駕已至十里外。”
荀彧與棗祇對視一眼:“速速前往迎接!”
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綿延十里,正有一座長亭。天子鑾駕停留在此,或為歇息,或為天子尊嚴。天子既到,當大禮迎接。
此時少年天子在亭中來往踱步,神色頗為不安。
他走了幾圈,不禁問旁側賈詡:“文和先生,你說,曹孟德會接納朕麼?”
賈詡捻鬚呵呵一笑:“陛下已問過不下百次。陛下天子之尊,上承天命,曹公是漢臣,如何敢不接納?”
這話賈詡也說了百次。
對於這個小天子,賈詡是看不上眼的。為天子,卻一點城府鎮定都沒有。經常胡思亂想,又沒有自己的主張。果然是漢之將亡啊。
倒是伏妃,雖是一介女流,卻要好得多。
正此時,有羽林侍衛來報:“曹公帳下主事荀彧、雒陽令棗祇,率眾恭迎天子!”
天子劉協此時連忙整頓精神,坐上御座,對賈詡道:“勞煩文和先生。”
賈詡點了點頭,信步走出長亭,片刻之後,引著荀彧、棗祇進入亭中。
兩人見了天子,躬身一拜:“陛見天子,天子萬安!”
天子劉協擠出一絲笑容:“兩位卿家快快平身,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