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聽到管明敘說,太史慈神色頗不爽利,道:“原來你是那賊首部將!”
管明道:“我雖是管老大的部將,但趙先生此來就是要降伏管老大,不致令再作亂。你卻是要去求援,未免橫生枝節,我自然要對你動手。”
管明這話倒也沒有說錯,他深信以趙昱趙先生的能耐,要降伏本就有從良之心的管亥,必定不會差池。然而若太史慈求援,橫裡再殺出個劉備,便是橫生枝節了。
當然,要說私心,也並非沒有。
管亥是他老大,他自然希望此事順利,否則一旦有誤,萬一管亥戰死,那該如何是好?
趙昱心如明鏡,並不以為忤。
就笑著對滿臉不肯置信的太史慈道:“你不要以為管明在說笑,我此來的的確確,是為降伏管亥而來。”
“先生休要誆我。”太史慈道:“先生武藝高強,我自知不如,但只先生這二十餘人,如何能降伏十萬賊兵?!還請先生讓我去求援,否則劇縣一破,生靈塗炭,我罪莫大焉!”
趙昱失笑,拂袖道:“你先下馬來,聽我說完不遲。”
太史慈深深的吸了口氣,知曉不敢動手,只好下馬。
一行人便在路邊樹下。
趙昱道:“我名趙昱,是如今的兗州刺史、東郡太守曹孟德曹公的至交好友。”
先是道出名姓,太史慈一聽,不禁神色大動:“原來趙先生是曹公的好友!”
曹孟德昌大義,伐董卓,如今正是名聲大盛的時候,太史慈回到東萊,也有耳聞。不像日後,曹孟德伐徐州,殺傷太多,又挾天子,以至於名聲落地。現在的曹孟德,在天下人眼中,比後來的劉備,名聲也不差分毫,甚至更大。
趙昱笑道:“正是。你想必知道,百萬黃巾起青州,為公孫伯圭所破,於是渡河南下。非但孔文舉的北海,兗州被黃巾攻打,還要在前面。兗州刺史劉岱劉公山戰死沙場,濟北相鮑信等人,公推曹公為兗州刺史,曹公用兵將黃巾擊退。前些時候,正相持於矩平、成縣一線。曹公憐黃巾多為百姓,衣食不足,才揭竿而起,由是要降伏他們,從新妥善安置。然則曹公兵少,要降伏黃巾不易,於是把我請來。”
頓了頓,趙昱道:“博縣數十萬連帶老弱婦孺,皆已被我降伏,一概人性盡失的畜生,皆被我斬殺,曹公正在接手安置。我得知管亥已引兵攻打北海,於是馬不停蹄,兩日趕到這裡。”
太史慈聽完,難以置通道:“先生以一己之力降伏數十萬?”
卻是不信。
管明等人怒道:“何故不信?先生乃是仙家中人,我等親歷其事,你如何不信!”
管明道:“我乃是管老大部將,難道還會欺你不成?!”
太史慈見這些人皆是一般神色,由不得他不信,卻道:“然而賊首管亥十餘萬大軍,怎能輕易降伏?!”
趙昱笑道:“管亥其實早有從良之心。”
又道:“你要去平原,馬不停蹄,來回十餘日。不如先跟我回劇縣,看我能否降伏管亥。若能,你也少跑些路,若不能,也不過耽擱半天而已。”
太史慈沉吟片刻:“也罷,既然先生有這樣的信心,在下去看看也可。”
雖然管明等人言之鑿鑿,但太史慈畢竟不太相信。而且這一行人,說實話,在太史慈看來,仍然敵友不明。而這位趙先生,著實厲害的緊,萬一話裡欺他,實則與黃巾一路人,若是到了劇縣城下,他太史慈不在,就再也無人能擋的住了。
不如跟他們一道,若是有變,也好應對。
於是一行人齊齊上馬,快馬疾馳,不久就看到幾騎歪歪斜斜而來,正是與管明一道的另外幾人。他們被太史慈打暈路邊,醒來不見了管明,連忙要回來告訴趙昱。
匯合之後,三言兩語說清狀況,就直奔劇縣城下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