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舜。
這是心靈的修養。
對修士來說,泰山崩了,麋鹿突兀,都算不得什麼。世界開闢毀滅就在眼前,也渾然當作無視。就算身死道銷之時,也能欣然接受,大略才算是道心圓滿。
修士修行的時間長了,每每都變得淡定。但有的,卻是急性子,千百年都改不了。這不能說不好,這樣的修士,在保持道心活力方面,比尋常的修士要好,但也容易魯莽行事而致使陷入危機。
金光道人修行了這麼多年,性子一如既往,略顯急性。伏皇道人雖知其本性,卻每次都忍不住要說他。
金光道人也不以為意,只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伏皇接過符印,神念一掃,不覺異常,但聽了金光道人所言,又點了點頭:“吾已知之。師弟,你去罷,我自去見師尊。”
在伏皇道人的眼中,太一道人深不可測。既然送來這符印的人,稱那天一真君與自家師尊是舊識,想必那天一真君也不是登仙角色。就好比赤混太無元魔尊與元初天帝。
伏皇雖成就地仙,卻從不自大的以為,能與這些人物掰腕子。
這一等的人物,拿出來的東西,他看不出底細,想來也是正理。
伏皇當然不知道,這符印,本來就是這樣。除了一道隱藏的資訊,其他什麼奧妙都沒有,自然就看不出奧妙。
有時候想得多,但實際上事情卻非常簡單。
得知訊息,拿到符印,伏皇並不耽擱,當即下了麒麟峰,往終南山頂太一宮而去。
話說如今的終南山,與前時差異甚大。
許多年前,太一道人在這裡開山立教之時,這終南山雖幽,卻也只尋常。後來諸般手段,牽引地氣,置下靈脈,又加持陣法,使得這終南山逐漸變化。
如今這太一聖地,一座終南山,環繞十二峰,合周邊靈地,已擴張到了萬里方圓,與地球相連,卻又處於另外一個維度層面。
在聖地的護山大陣外看聖地,看到的,只仙雲層層,大略十里方圓,內中卻是廣闊的洞天福地。
那主峰終南山,已有萬丈高,其餘十二峰,也皆八九千。
這聖地之中,仙道體系的每一個分支,都完整而完善。其中修士,非煉炁後期,不得入。
最初之時,這聖地還招收弟子,築基修士也在其中。後來更改,將築基分流至於各地別院,便只成就煉炁的,才能進入聖地潛修。而如今,這個標準,已經提高到了煉炁後期。
也許再過不長的一段時間,便只化神才能在聖地潛修了。
聖地嘛,就要有聖地的格。
何況聖地之上,還有個太元界。如今能有資格隨意出入太元界的,也只一人,那就是伏皇道人。
當初太一道人開闢出太元界,就定下了規矩,誰人能先成就地仙,便是太一教門的下任掌教。而太元界,也只返虛地仙,才能隨意進出。
不過伏皇道人成就地仙不久,大宇宙這邊的事務,尚未處理完滿,因此並未立刻進入太元界。他需要把大宇宙這邊整合完善,才會考慮深紅世界,然後才會常駐太元界。
到那時,終南山聖地這裡,也只算作一處分教了。
雖然是主脈。
伏皇道人駕雲落在太一宮前,上前躬身稽首:“師尊,弟子伏皇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