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座金鑾殿,其中文武百官,皇帝高坐,卻是鴉雀無聲。
一雙雙眼睛神色不一,但或驚或訝,都隨著殿門進來的四個廷殿衛士大漢將軍緩緩移動。
四個大漢將軍嘿喲嘿喲的,抬著個架子,上面橫放著一口兵器。
待得大漢將軍將兵器架子放在殿中,端坐龍椅的崇禎皇帝看著架子上那長丈餘,碗口粗,尖端合抱粗的一個八稜鐵錐,眼角不由抽了抽。
這條鐵錐黑黝黝毫不起眼,碗口粗的錐柄表面凹凸不平,一看就知道是粗製濫造的玩意兒。但八稜錐頭上,那厚厚一層暗紅的汙垢,帶著森森的煞氣,讓人不寒而慄。
一時間,這殿中響起此起彼伏吸涼氣的聲音。
崇禎皇帝暗暗吐出一口氣,強自按捺住臉上的動容之色。緩緩放下手中奏摺,雙手蓋在上面,用力的壓著。
然後開口了:“薊遼督師奏摺所述,諸卿皆已知之。捷報當不曾作假。”
崇禎皇帝登基之初,也是雄心勃勃,以太祖、成祖為志向,使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然則登基之後,才知道國事艱難。
滿朝文武,他幾乎無法真正相信任何一個。
滿口都是謊言,捷報經常都是捏造。
他才知道,皇帝稱孤道寡,非是矜持。
由是之前朝會時,忽有遼東捷報,他是不信的。尤其看過洪承疇捷報奏摺上的詳細描述之後,就彷彿覺得是在看小書演義一樣,如此可笑。
什麼遠邁楚霸王的人物,竟以一己之力,把韃子高層一勺燴了。由是明軍大勝,斬首兩萬級,俘獲萬餘。
這分明就是在開玩笑嘛!
欺君啊!
捷報奏摺上,洪承疇不曾做過任何修飾。所言所語,皆平鋪直敘,把自趙昱冒出來之後發生的一切,原原本本,都呈現出來。
洪承疇也知道,這事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但他有證據呀。
因此在傳回捷報的同時,洪承疇派人先行一步,攜了十車人頭,外帶那一條鐵錐。
而且傳報之人,還是塔山總兵李輔明,及一干親眼目睹過趙昱兇威的兵將。
他自己則在收拾戰後的爛攤子,等候朝廷調令。
眼下,李輔明就在武將一列站著。
之前這捷報,就是李輔明親自呈上的。這金鑾殿上,崇禎皇帝是第一個看到捷報的。連李輔明都不曾看過——那畢竟是督師給皇帝的奏摺。
當崇禎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讓貼身太監王承恩把捷報念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潮水般的聲討。
那些官員將領,首先就把矛頭對準李輔明,只道是假傳捷報,欺君罔上,要把他拿下,斬首示眾。
李輔明早有心理準備。
不慌不忙,先是稍稍辯駁一句,便亮出了證據。
於是就有大漢將軍把放在殿外的那條鐵錐抬了進來。
鐵錐煞氣騰騰,看的人心頭有些發冷。但仍不足以讓這滿朝文武都相信那等天荒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