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和趙飛眼前的這幅巨型浮雕壁畫,畫面雕刻超過了100種人物和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出生活、狩獵、戰爭以及宮廷的場景。
最右邊部分描繪的是戰爭的場面,四輪戰車賓士戰場,車上站著馭手和士兵,士兵手持武器,穿戴著盔甲,整齊地向前進軍,有幾輛戰車下面躺著敵人,其他零散敵軍正扭頭轉身,狼狽逃竄,表現出激戰的場景。
軍隊中央是國王,在身披戰袍,腰佩長劍禁衛軍的簇擁下,他側身向右,手持王鞭,向著前方的戰場衝殺。
再左面描繪的是宮廷的場面,國王與貴族們正在歡宴,貴族手中持著酒杯,貴族後面表演助興的樂師與歌手。國王的身體明顯比貴族的身體要大,而貴族的身體又比僕人大,透過身材的大小表現出各人的尊卑地位。
最左邊就是生活的畫面了人們驅趕牛羊,用雙輪車運送貸物,正向王宮進發。
“車輪是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用在雙輪運貨車上來運輸笨重貨物。
車輪被視做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發明,史學家經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並論。因此,這是一處烏爾王朝時期修建的秘密通道,不知道盡頭通向哪裡。”林薇看完這幅巨幅浮雕,對趙飛肯定的說。
趙飛用手電照向浮雕對面,居然是一座石碑,大概3米高,頂部是表現烏爾那姆組織祭祀和修建神廟活動的浮雕,下面是奇怪的文字,既不是楔形文字也不是象形文字。
林薇用手電也照相石碑,唸了出來:“這位偉大的勇士,烏爾的君主,蘇美爾和阿卡德的君主烏爾那姆在這個國度內建立了平等的秩序,消除了凌辱,暴力和衝突。孤兒不再交由富人處置;寡婦也不再交給有權勢的人。這個石碑記錄的是《烏爾那姆法典》。”
趙飛驚訝的讚歎:“這種文字都看得懂,好厲害啊!”
“我又不是翻譯軟體,這旁邊寫著阿拉伯語翻譯呢!”林薇用手電光束指向阿拉伯語部分。
趙飛撓撓頭,說:“哦,這是阿拉伯語啊,反正我都不認識。我只知道《漢謨拉比法典》是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的。”
“那是巴比倫王頒佈的,這是蘇美爾時期,就比如唐宋不是一個年代的。
《烏爾納姆法典》不同於《漢謨拉比法典》,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
序言就是我剛才念得那一段宣稱,是神授予烏爾納姆統治權力,烏爾納姆在人世間的行為是按照神意,並列舉了他在保護貧弱、抑制豪強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
“啊,好吧,長知識了。”趙飛認真的說。
趙飛到石碑後面轉了轉,有很多青銅器。他撿起一面青銅鏡子,上面有許多不規則的幾何圖形,雕刻精細包括了箭頭、三角形、交叉線條等,甚至還有一個橢圓。
看到這面奇特的鏡子,趙飛笑了笑,“這烏爾王朝的人真是喜歡學習啊,把幾何都刻在了鏡子上。”
趙飛又拿起了一個外形酷似飛鳥,雕刻著精緻的羽毛和鳥頭的青銅件。
“那是獻祭用的武器。”林薇看到趙飛手裡的飛鳥青銅器對他說。
又是獻祭,趙飛心裡一陣噁心,立刻扔掉它。
“這裡這麼多青銅器,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可能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的幼發拉底河區域了。”林薇本身就是學霸,還在仔細的研究那些青銅器。
“我們到這裡已經有些時間了,現在上去看看密室的情況吧,到時候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我們從這裡出去。”趙飛杜林薇說。
“好。”兩人按原路返回。
趙飛小心翼翼開啟進入暗道的機關門,密室裡燈開啟著,一個裹著黑頭巾、眼珠突出帶著血跡的面孔突然出現在機關門口。
嚇得趙飛一驚,一拳上去打在這個面孔上,對方沒有任何吶喊,趙飛將頭露出暗道口檢視,原來這間密室裡剛發生了槍戰,只剩下被殺死計程車兵屍體躺在這裡。
這裡發生了什麼?趙飛和林薇小心的走出了密室小門,外面也都零零散散躺著黑衣士兵中槍而亡的屍體。
剛走出了幾步,在一個轉角碰見了奕鳴,雙方差點以為是敵方打了起來,他也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趙飛當初逃出房間後,他也趁機逃了出去,躲在倉庫間裡,聽到外面有動靜才出來檢視。
正說著,王維、加文和孔立拿著衝鋒槍帶領眾人進來,然後在大門口對著院子擺出了防守陣型。
原來他們掉下瀑布後都游到了岸邊,下游河面比較寬,水流不是很急,所以他們沒有受什麼傷。徒步到一座小鎮與洪水保安公司中東大區取得了聯絡,並且成功申請到了直升機的支援。
王維聯絡到林薇在S.D.的技術部門,根據她的三摺疊電腦定位到這裡,他們三人還有另外兩名洪水的僱員乘坐直升機空降到這裡進行營救。
一開始很順利,當他準備帶大家撤離,到了指定的地點,洪水其他的僱員和直升機全居然全都不在,都提前撤離了,把他們丟在了這裡,這是個陷阱。
洪水公司有內鬼,王維眼看已經被這裡計程車兵包圍了,帶著加文、孔立還有另外兩個僱員撤到了這裡。
當他看到林薇後喜出望外,與她溝通一番後,林薇告訴了他密室裡的烏爾王朝暗道。
他們決定取回所有裝置之後在這裡匯合,一起從密道逃走,這裡由王維他們先頂一會。
奕鳴剛才躲藏的倉庫間就放著他們的裝置,由他領路,除了防守的人都去倉庫間取裝置。
剛進裝置間,省長馬麥德的妻子羅莎琳娜正躲在裡面,扣動了手槍的扳機。
子彈擦著李凌的左臂劃過,好險,李凌一把將她揪出來推在牆上,奪走了她的手槍,用她的手槍對準她的腦袋。
“搶下留人!”林薇這時候趕緊跑過來了,看到眼前場景,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