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的臉色漸漸不太好看了起來,吳桃苻連忙說道:“有些從漢中來的難民在馬嵬驛外圍,已經被禁軍隔絕起來了。”
難民?
元冠受皺了皺眉頭,如今自己統治的地域,怎麼會有大規模的難民存在?地方的官府是幹什麼吃的。
“讓開,跟朕去看看。”
元冠受牽過一匹戰馬,利落地翻身上馬,向馬嵬驛的西面駛去,周圍的禁軍唯恐皇帝有失,連忙跟上。
在馬嵬驛的西側,確實有數百名面黃肌瘦的難民,他們沒有任何過分的舉動,而是瑟縮著抱團在一起,用驚恐的眼神看著這些包圍了他們的騎兵,難民中時不時有婦孺難以遏制的啼哭聲。
“你們是哪個郡的人?”
見有一衣著華麗的男子排眾而出,來到他們的面前,難民們曉得這人是個大人物,於是在一番推辭後,有個看起來年歲不小的老翁大著膽子回答道:“回貴人的話,我們是梓潼郡人。”
梓潼郡?元冠受的腦海中經過短暫的思索,意識到了,這些人並非來自他的治下,而是梁國巴蜀地區的難民。
“為何到此?若是逃難,漢中道的官吏沒有安置你們嗎?”
老翁的嘴唇挪動了幾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漢中的官老爺,對我們挺不錯的,給打南邊來的人都安置了住所和田地,只是聽說長安更加繁華,我們想討個生計,如今天也暖了,便私自前來關中,驚擾了貴人,實在非是我等本意。”
元冠受琢磨著老翁話語裡的資訊,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是不是從梁國逃難到漢中的難民,如你們這般的人,特別多?而漢中本就人多地少,所以分給你們的耕地也很難養活自己,又怕堅持不到秋收,所以想來長安討口飯吃。”
老翁點頭道:“貴人明見,正是如此,巴蜀民不聊生,舉族舉村向北入漢中,也是為了求個活路。”
“為何民不聊生?巴蜀無戰事,這兩年也沒有大旱,又素來富庶,可是梁國的稅重了?”
西魏為了與民休息,目前農業稅的稅率是十五稅一,在歷代對比中,算是一個相對較低的稅收水平,而且只收正稅,沒有其他苛捐雜稅。
南梁的理論稅率也很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問題,不同於西魏立國在近乎一張白紙上作畫,蕭衍建立南梁,繼承的是南齊的官僚體制,官吏腐敗、門閥無度、佛寺奢靡。
對這些人群不收稅,自然就被地方攤派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因此百姓實際承擔的稅率水平非常高,高到了老天爺今年不賞臉就要家破人亡的地步。
也正是這個原因,從傅豎眼鎮守漢中的年代開始,南梁的巴蜀百姓就在持續向北遷徙,但老翁所說的“舉族舉村”似乎比往年更加誇張。
“哎,本來日子倒還能勉強過下去,可皇帝廢了銅五銖,搞什麼鐵五銖,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錢就不值錢了,什麼都買不到,賣出去的糧食也不值錢,可讓人怎麼活啊,沒得辦法,只好往北跑。”
在普通的百姓的認識裡,對通貨膨脹和政府用貨幣手段掠奪財富沒有概念,他們只是單純的搞不懂,為什麼五銖錢從銅變成了鐵,日子就突然過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