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說,娛樂帝王也確實是臣子的業務,蕭衍下的比較菜,而且下棋癮還比較大,僅次於鑽研佛法,下棋下入迷了,陳慶之就得不分晝夜的陪他下,還得不漏痕跡的讓著蕭衍,箇中辛苦滋味旁人難以體會。
而此時,蕭衍幾口熱湯下肚,人也恢復了些精神。
今年蕭衍已經六十四歲了,歲月不饒人,精力漸漸跟不上了,到了下午,人就開始昏昏沉沉的。
正好現在比較清醒,蕭衍放下勺子,問陳慶之道:“元顥近來如何?”
“倒沒有什麼異動,就是屢次表達了想請陛下助他歸國的意思。”
蕭衍的鬚髮已有些花白,長鬚被江風吹得顫了顫,意味深長地問道:“朕欲令魏國再亂一些,想送一位魏國宗室北伐,元顥與元法僧,你覺得哪個人更合適?”
陳慶之略一沉吟,肅然答道:“元顥更合適。”
“為何?”
蕭衍聞言有些疑惑,道:“他的兒子元冠受,不是已經在關隴稱帝了嗎?若是助他北返,敗了要損兵折將,成了又難以掌控。”
“臣以為,正是因為其子元冠受稱帝,與洛陽元子攸勢同水火,才更有必要派元顥北返,而非元法僧。況且,元法僧老邁,名聲又極差,不足當此大任。”
蕭衍年紀雖然大了點,卻不代表他老糊塗了,聽了陳慶之的話,幾乎是一剎那,就反應了過來。
陳慶之沒說那麼透徹,是為了顧忌同是帝王的他的面子。
晉末以來,為了皇位,父子兄弟叔侄相殘,再普遍不過了,就那麼一個位子,別說是親父子了,誰來都不好使。
只要坐上去,就不可能心甘情願地讓下來,用孝道做籌碼更是可笑。
若是派元顥北返,與元冠受鬧生分的機率,甚至比元法僧還大,這更有助於蕭衍削弱魏國的計劃。
當然了,元法僧的老邁昏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南梁確實國力不足。
南梁社會積弊叢生,佞佛、門閥、通貨膨脹、地方豪強等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南梁國力軍力的發揮。
所以倒不是蕭衍不想大規模北伐,而是國家財政確實支撐不起,只能搞點軍事冒險兼政治投機性質的小規模北伐。
“既如此,那朕便以元顥為魏王,以卿為假節、飆勇將軍,率部曲護送元顥北歸吧。”
蕭衍的眼神有些複雜,如今這個局面,他還能指望誰呢,不如就讓陳慶之去試一試。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