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邊塞軍鎮的離心力問題,根源還是在於朝廷中樞是否強大,如果中樞強大,錢糧充足軍力充沛,那麼邊塞軍鎮自然不敢有二心。
而中樞一旦衰弱,這些地方軍鎮的離心力就會急劇增加,後世的西夏便是如此,其立國時轄地與如今的寧夏道基本一致。
但軍人們,尤其是寧夏道總管蔡佑的意見則與文官完全相反,軍人考慮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錢糧靡耗,作為獨特的利益團體,軍人希望在國家財政不崩潰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將資源投入到軍費當中。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軍人們提出意見的觀點就基於西魏的國家邊塞防禦體系來陳述。
無非就是,高平鎮和薄骨律鎮處於六鎮以南,河套是防禦柔然人南下的重要屏障和緩衝帶,如果廢棄了這兩座軍鎮,那麼未來柔然人一旦南下,就可以長驅直入關隴核心區域,到時候造成的損失,比駐軍十年消耗的錢糧還要多。
但元冠受作為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決策者,皇權的利益訴求卻和軍人團體的利益訴求並不完全一致,儘管皇帝陛下出身於軍人團體。
元冠受考量的東西,更復雜,更長遠,除了文武官員們思考的東西,元冠受還考慮到了軍隊制度的建設和革新。
在這一點上,三省之一的長官,行使著帝國三分之一相權的李苗李侍中,顯然與皇帝的觀點更為接近。
“高平鎮、薄骨律鎮,朕是絕對不會放棄的,但駐軍問題,也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朕打算革新軍制。”元冠受與李苗策馬緩行,自顧自地繼續說道:“均田制與府兵制,是立國之本,等府兵制在這一兩年全面推開後,可以讓就近的府兵,在農閒時,十戶抽一戶,抽籤前往邊塞駐守三到四個月,國家供給糧食。”
李苗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辦法,這個府兵抽籤戍邊最妙的地方就在於,府兵按理來講,是最不會違抗朝廷的群體,他們的忠誠度和紀律性可以保證。
同時由於府兵免除了徭役,賦稅又極低,國家供給糧食抽籤戍邊,可以用這種類似於徭役兵役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府兵的農閒時間。
換言之,白嫖。
朝廷是不需要為抽到籤戍邊的府兵支付錢的,只需要提供糧食就可以解決邊塞兵力不足的問題了。
那麼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農閒時間就幾個月吧,其他時間怎麼辦呢?
這就涉及到防禦的敵人的作戰特性了,柔然人不耐熱,春夏是不會南下作戰的,只有秋高氣爽的時候,才會大舉發兵。
而秋收以後,府兵人家就空閒下來了…就是秋收到開春的這幾個月,恰好是柔然人習慣的作戰時間段。
當然了,若是別的時間柔然人想南下,長安的帝國常備軍也不是吃素的,邊塞防禦體系並非完全依仗於抽籤府兵,而是府兵、邊塞駐軍、帝國常備軍的混合體系。
邊塞駐軍要縮編,但絕對不是完全撤裁。
至於帝國常備軍,也就是五營戰兵,則是元冠受目前正在思考的另一個問題,隨著統治區域的增加和作戰需求的變化,單一兵種功能劃分的五營野戰軍體系,已經開始不適應起了西魏多個戰區作戰,要求多個諸兵種混合軍團出征的戰略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