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如此,當蕭寶夤聽到元冠受的需求時,還是有些驚訝。
“這麼多精鐵,你要造多少甲冑兵器?你想幹嘛?”
“咳”
元冠受一副“我有苦衷”的樣子,壓低聲音說道:“小婿總得留條退路嘛,您忘了元深是怎麼死的啦?”
一提起元深,蕭寶夤也是一臉晦氣。
時間進入孝昌二年以來,北魏全國各地的叛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山胡劉蠡升在河東自立稱帝,杜洛周在幽燕稱帝,目前領導者為葛榮的六鎮叛亂在河北再次爆發,荊州南蠻也開始了暴動。
北魏朝廷的軍隊奔波於全國各地,疲於應付,而叛亂規模卻越平越大。
如果說孝昌元年,六鎮和關隴的區域性叛亂時,還是隻有明眼人能看得出來,大魏要完了。
而到了孝昌二年,就算是個瞎子,也知道大魏滅亡就在眼前了。
原因無他,全國各地,關中、隴西、河東、幽燕、河北、荊州、山東,叛軍蜂起,一片烽火狼煙,積蓄數十年的矛盾集中爆發,現在北魏僅僅剩下洛陽周邊的河南地區算得上平穩。
廣陽王元深作為北路軍的主帥,本來立下了平定六鎮叛亂的功勞,然而卻在元徽等人的讒言下,遭到了胡太后的猜忌。
胡太后密詔章武王元融提防元深,得知訊息的元深大為恐懼,與河北叛軍交戰失利後駐紮在定州南部的佛寺裡,跟手下密謀盟誓。
本來是為了自保,可走漏了風聲,卻被定州刺史楊津所察覺,於是北路軍內亂,廣陽王元深慌亂之中被葛榮擒獲,慘死在葛榮叛軍中。
堂堂北路軍統帥,被胡太后猜忌,死的不明不白。
此事一出,各路平叛魏軍的統帥都開始變得畏畏縮縮了起來,生怕自己打的太猛遭到朝廷猜忌,而這種反應更助長了胡太后的疑心。
今年胡太后已經三番五次地敲打了各路統帥,對於出征兩年依舊不能平定莫折念生和胡琛的西路軍統帥蕭寶夤,胡太后也不滿到了極點。
在中書舍人徐訖和中書令袁翻的慫恿下,胡太后已經打算把蕭寶夤換掉,讓資歷深厚的七旬老臣楊椿來作西征魏軍的統帥。
華陰楊家是從東漢太尉楊震就開始紮根朝堂的關中漢人大閥,楊椿更是楊家當代家主,定州刺史楊津就是華陰楊家的,之前死在了岐州戰場中的楊昱正是楊椿的兒子。
楊家在關隴官場上的人脈遠勝齊王蕭寶夤,且楊椿領兵經驗豐富,威望很高,胡太后這次的換帥,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這種風聲,極大地刺激了蕭寶夤,讓他感到了些許的驚懼和不安。
本來蕭寶夤心裡就有鬼,只不過覺得時機不成熟,還想在等待一下北魏徹底陷入亂局,可如今卻被嚇成了驚弓之鳥,不得不做出一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