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北魏天驕> 第五十二章 百字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二章 百字書 (2 / 2)

他煩躁的根源來源於不久前收到的訊息,北魏朝廷據說出動了洛陽的八萬禁軍和河南、青州不少於三萬的輔兵,經過一個多月的整訓,調集糧草被服,在前些日子已經確定開始西征了。

並且魏軍的前鋒在幾天之前就過了潼關,隨後大股大股的魏軍日夜不停地透過潼關前往長安地區集結。這是流民中安插的探子彙報的,魏軍現在集結在關中的具體人數尚不得而知。

“如果陳倉,能快些攻下來就好了...”

莫折天生的臉上全是無奈,西北部落民在野戰中當然不怕腐朽的魏軍西北邊軍,但是攻城這方面,卻是毫無頭緒。

拿人命硬填當然是不可行的,部落聯軍的特點就決定了他們是利益結合體而非不懼犧牲的整體。

至於雍州、岐州為什麼那麼快就打了下來,好吧,這個問題就要問問元志為什麼放著堅城不守,去跟人家涼州大馬野戰了。

很明顯,陳倉城裡的薛巒和李苗都不是傻瓜,薛巒作為戰神之孫,家傳兵法還是沒少讀的,平涼戰敗後一路引軍退過渭水,居然奇蹟般地沒損失多少人馬。

那麼李苗呢,他率領了梁州、益州的野戰兵力出陳倉道前往隴口支援元志,走到一半就接到了元志隴口大敗的訊息,果斷率軍退守陳倉,開始晝夜不停地建設工事、囤積糧食。

由此可見,李苗非常有軍事頭腦,他已經提前判斷出了元志不可靠,退回岐州也守不住,去支援岐州還不如就地固守陳倉,儲存有生力量固守待援。

事實上,李苗也確實是個奇人,一個天生的謀士。

作為一名地道的蜀人,早些年他的叔父,或者說過繼的父親李畎是梁武帝蕭衍手下的梁州刺史,在當地很有名望。北魏重兵伐蜀的時候,蕭菩薩許諾李畎只要擋住魏軍入蜀,就給他益州刺史的位置。

南北朝時期,同樣的一個州,在南北雙方都存在是很常見的,比如益州,在北魏有一個,在南梁有一個。後來玩的花樣多了,北魏還分個西益州、東益州,而南方也不甘示弱,永嘉南渡以後設定了很多有名無地的僑州不說,還把地圖畫到了北魏那邊...

說回李苗的故事,蕭菩薩當然不會遵守諾言把偌大個益州給李畎,賞罰不明是蕭菩薩的老傳統了。於是李畎氣憤之下就起了點臣子不該有的心思,然後被手下給害了。李苗十五歲便一路向北,投奔了佔據梁州(漢中)的北魏軍隊。

李苗家恥未雪,常懷慷慨,給小皇帝元詡上書平定江南的計策,寫的鞭辟入裡,堪稱參謀作戰計劃的教科書。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不知道是當時第一次垂簾聽政的胡太后沒看到還是不打算用,就這麼石沉大海了。

等到關隴亂起,李苗上書百字,字字真金。

“食少兵精,利於速戰;糧多卒眾,事宜持久。今隴賊猖狂,非有素蓄,雖據兩城,本無德義,其勢在於疾攻,日有降納,遲則人情離阻,坐受崩潰。夫飆至風起,逆者求萬一之功;高壁深壘,王師有全制之策。今且宜勒大將,深溝高壘,堅守勿戰。別命偏師,精卒數千,出麥積崖以襲其後,則汧、岐之下,群妖自散。”

聽聽,什麼叫頂級作戰參謀,這就叫頂級作戰參謀。

翻譯過來就就是,隴賊雖然猖狂,但是他們沒有什麼糧食積蓄,佔據了上邽和駱谷城也沒用,他們對百姓非常殘暴,沒人願意幫助他們的。

我們想要贏很簡單,只要守住隴口,挖深溝、築高壘不跟他打就行了。等隴賊的銳氣和糧食消耗的差不多了,從麥積崖精兵繞後偷家,隴賊自然潰敗。

如果隴右魏軍的最高軍事統帥雍州刺史元志採納了他的建議,就不會有隴口大敗、岐州大敗,兩州刺史都做了莫折天生的俘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