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類似於後世u盤形狀的東西。
這種u盤在後世也許人手一支,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款最新的高科技產品,誕生才不過半年的時間。
這是原來精衛投資深圳分公司投資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創始人是歸國學生,擁有核心技術,自己還有創業的想法,完全符合精衛投資的風投目標。
很快就協商好投資的事情,一些列的操作流程下來,公司的發展走上了高速路,很快就把產品搞了出來。
當時負責這個專案的投資經理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把這種新技術生產出來的還沒有上市的樣品送給了公司的領導。
公司領導覺得不錯,比軟盤靠譜多了,攜帶方便儲存量還大,就把這個東西送給了鄭思京。
鄭思京長期投資高科技公司,對於科技產品有非常敏銳的直覺,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意識到這次投資賺大了。
而且當時就決定趁著公司還沒有開始盈利,需要增加資金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的時機,儘可能的加大投資。
…
並在一次和李衛東彙報工作的時候,鄭思京把這事提了一句,就讓李衛東想到了u盤,看到樣品之後,果然是這個東西。
隨後就問的一句,申請專利了嗎?
讓鄭思京當場就愣了一下,他雖然不說日理萬機,但也忙的團團轉,哪裡知道這麼細緻的事情。
不過看到李衛東認真的樣子,鄭思京不敢打馬虎眼,當時就打電話詢問。
為了減少中間傳話的環節,鄭思京找到投資經理的電話直接打了過去,巧合的是投資經理正好就在這家公司裡。
經過一番瞭解,才知道這東西涉及的專利有很多,也需要在很多國家獲得授權,而且有一部分已經申請了,還有一部分專利局還沒有受理,更別說授權了。
李衛東自然知道這事的嚴重性,立馬就指示鄭思京疏通專利局的關係,讓流程快一點,不要拖拖拉拉三五年,到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他相信以鄭思京的能力,全力去跑這件事情,肯定會讓此事順利很多。
而且李衛東認為對於u盤,在這個世界上,估計誰也沒有他有發言權,即便上輩子他也會有很多關於u盤使用上的問題,有時還得讓公司裡的年輕人幫忙搗鼓才能明白。
但是架不住他使用的次數多,見得多,所以就讓鄭思京把那幾位創業者請到齊州來,要好好的給他們交流心得。
鄭思京見李衛東這麼認真,自然很識趣,趁熱打鐵讓兩個創始人當天就乘坐從深城直飛齊州的航班,面見大老闆。
兩個創始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就被投資經理給拉到飛機上了。
當時的投資經理比兩個創業者還興奮,他見識過李衛東,更知道這是公司老闆的老闆的老闆,比他高了好幾級。
為了保密,鄭思京並沒有讓兩人知道緣由,只是告訴他們要見一位重要的人物,讓他們說話小心點就行。
直到見到李衛東,這兩個創始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也幸虧他們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才有心力和李衛東交流u盤的事情。
甚至還發生了小小的爭吵,讓旁邊的鄭思京膽戰心驚,額頭上的汗都流下來了,生怕這倆愣頭青惹李衛東不高興。
鄭思京跟著李衛東多年,還從來沒有見過有誰這麼和老闆說話,括弧老闆的親爹除外,即便他們這些跟著老闆多年的老人,李衛東對他們也比較客氣,但是他們和李衛東說話也是小心翼翼。
李衛東說什麼他聽著,而且事實證明,李衛東說的也幾乎沒有什麼錯誤,不過現在有人要質疑老闆了,還敢說老闆說的不對。
鄭思京想要給這倆愣頭青使個眼色,但是這倆人壓根就沒注意到,最後不得已咳嗦了一聲,才把這兩個愣頭青吸引過來。
倆人才想起來鄭思京在帶他們進來之前說的話,這是個重要的人物,但是他們只看著面熟,還是沒有想起是誰。
直到出了辦公室之後,才從鄭思京的口中知道這是誰,兩人才知道害怕,中國首富沒什麼,關鍵是公司的大股東,以後會不會穿小鞋或者被趕出公司?
不過這次的交流的收穫卻是巨大的,直接讓兩人的思路開啟,對於u盤儲存器的理解不知道深入了多少,至少當時兩人腦子裡有無數的念頭和思路。
甚至在使用途徑上,按照李衛東的提議,他們腦海裡也產生了巨大的想法,裝上加密軟體成為安全金鑰就是其中的一種。
並且這種東西很快就是開始量產,第一批就被新盛控股及名下的公司採購一空,直接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瀾,讓公司成立的當年就實現了盈利,創造了一個奇蹟。
對於新盛控股來說,從此之後就過上了電腦加密的新生活,尤其是涉及公司機密的一些檔案,沒有金鑰壓根就不能調閱。
人手一個金鑰,根據級別和職務,調閱等級也不一樣,而且誰閱讀過,都會在系統上有記錄,洩密的訊息也將會很快鎖定。
重生之造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