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28 禮儀 (1 / 3)

週日晚上,李衛東乘國航的航班飛往京城,參加次日的捐贈暨活動的啟動儀式。

本來不算是公務出行,但是整個公司都是李衛東的,哪裡還有什麼公私之分,所以陪同李衛東的就有公司秘書,還有幾個保鏢。

李衛東坐在頭等艙,等待飛機起飛,其實國內的近距離航班,壓根就沒有真正的頭等艙,一直是拿公務艙來忽悠,不過坐飛機這事,本就是一個願大一個願挨。

今天整個飛機上的乘客少的可憐,一架空客A320,卻只有幾十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載客量,這還得算上機組人員,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不少日子。

原因就是今年初的時候民航總局,下發通知,禁止各航空公司出售打折機票,而且還是死命令,誰亂來,誰就下臺。

至於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就比較戲劇性了,自九十年代以來,全國各地出現了三十多家民航公司,基本上每個省份都有一家,有些還有幾家。

現在坐飛機雖然已經不需要什麼縣團級的證明,但是價格畢竟還不便宜,普通老百姓很難享用,潛在客戶還是少部分先富起來的老闆,和一些因公出差的領導幹部。

使用者圈子太小,乘客太少,航空公司為了爭奪客戶,瘋狂打折賣機票,赤裸裸地打價格戰,你敢一千,我就敢八百。

這麼下去的結果就是,前年整個民航業因為機票打折少賺了五十億,而到去年的時候,競爭更激烈,全行業三十多家公司,全部虧損,沒有一家盈利。

這個時候,作為這些民航的直管部門,也是他們的大股東,民航總局忍無可忍,在今年二月份,作出規定機票不準打折。

但是市場是有價格—消費曲線的,只有在一個合適的點上,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很明顯名航總局定的價格不在這個點上。

造成的後果就是,民航總局真的盈利了,但是乘客特別的少,把那些可坐可不坐的人給給搞出去了,只剩下一些冤大頭和體制內的人。

上輩子這個時候,李衛東很少有機會坐飛機,自然對這個施行很短的政策沒有印象,但是這輩子可不一樣,他出門全靠打飛的。

不僅是他本人,還有他公司的很多員工,很多時候的出行方式都首選飛機,對這個政策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

公司的財務總監跟他彙報工作的時候,就提過一嘴,公司的運營成本將會增加很多,甚至提議給各公司下檔案,嚴格乘坐飛機的流程。

所謂的嚴格,其實就是在出差之前的時候,讓員工儘量的選擇火車,若是真的需要乘坐飛機,再寫個說明啥的!

李衛東直接給否決了,這點成本和效率比起來哪個更合算,不用算就知道,而且李衛東知道這個制度絕對不會施行太長。

市場經濟,哪怕是特色市場經濟,競爭依然是主流,無論出於什麼心裡,肯定會有某一個或幾個航空公司打破這種規定。

只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其他的航空公司都會跟進,很明顯這個時候GDP才是最根本的,只有創造了產值,才能升職。

當然這個時候的民航總局還是挺扯澹的,還沒有從二十多年前的大“大鍋飯時代”睡醒,施行的政策依然是均攤主義。

民航總局現在下轄六大航空公司,佔據國內航空市場百分之七十以上。

比較奇特的是,雖然六大航空公司經濟獨立核算,但也只是獨立核算,賺的錢不能自己分配,還要民航總局根據運力進行調配。

大家為了多分錢,多領補貼,就拼命的增加運力,飛機越買越多,需要的人力資源也越來越多,每架飛機要養活人也越來越多。

虧損就成了必然,大鍋飯是不可能導致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只會造成管理混亂,各種安全狀況頻發,最終只能合併重組。

李衛東記得應該沒幾年了,現在的六大航空公司重組為三大航空公司,然後交給了國資委管理,才恢復正常的市場定價。

中國的民航事業也迎來了一段突發勐進的發展,因此,壯大中國民航的最好途徑還是要放手,讓自由競爭來決定誰勝誰敗。

民航的根本問題不是規模小,而是管理不善,干預太多,當然這也是民航最後的輝煌了,十年後高鐵的出現簡直是對民航的核武打擊。

齊州到京城徹底斷絕了飛機出行的必要,高鐵倆小時,誰還會坐飛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