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同御史那般?”
聽他這麼問,李家柒可不覺得,御史能跟包青天相比。
“御史如何能同他相比,御史是聞風而奏,他們又不需要考究事情的真相,更不會去將事情的真相查個明白,讓一切黑暗攤開在陽光之下。
他們只會打打小報告,進個諫言,嗨,不說御史了,咱們現在說邸報呢!
我這不是怕你沒有東西往邸報上寫嗎?
然後還有朝廷的一些動向啊!皇帝下了什麼政令啊!這些都可以寫在邸報上,然後發放下去給各地官員。
這樣統一的邸報,首先一點就是具有權威性,然後還能做到資訊統一,有何不好?
咱們還可以加一些皇帝諭旨啊,大臣奏章啊,朝廷公佈的法令等公文,都可以加進去。”
周衍看著他點點頭,抬手將桌上的一本小冊子拿起來遞給他。
“你說的可是類似於這種?”
李家柒站起來,來到他的書桌旁,伸手接過小冊子,在那上面寫著
底報:大週二百五十八年八月
上諭二十一道
初二日
諭漢文武大臣秋祭祀。
薛尚書之嫡女賜婚三皇子,擇日完婚。
貶工部右侍郎為工部郎中令。
李家柒微微挑眉,再往下面翻就看到了自己。
富安縣令李家柒,三年任滿回京述職,同時押解甘州知府的遺骸回京。
“周兄,你這邸報弄的不挺好的啊!為何沒有發放下去我都沒有見過。”
“還在等皇上最終定奪才能發放下去。”
李家柒想起一件事。
“那不如先將這底報抄寫下來貼於宮門處,你信不信,那些大臣們都會爭相傳抄?”
斜他一眼
“你說我信不信?”
“那咱就趕緊弄起來呀,另外我還想著,可不可以再整一份民間的報紙,就是和這邸報差不多一樣,不過卻是老百姓都可以看的。”
“你覺得普通老百姓有幾個會認字的?”
這話問了李家柒一臉,好像還真沒幾個老百姓是能認全這麼多字的,能認這麼多字,早就考童生考秀才了。
“好像是沒有,那咱們就先弄這邸報就行,哦不對,不是咱們是您!”
“我?剛才不是還說同我是好兄弟,好友嗎?
我看你不如留在京城,專門負責這邸報一塊好了。”
好什麼好?那才叫真不好了。
“不用不用,我這能耐大的很,還是去地方上造福百姓,霍霍上級吧,就不在京城霍霍了,怕把我的小命給霍霍沒。”
“你還挺有自知之明的。”
“那可不,這時間真不早了,我要再跟你聊下去,就得到子夜時分才能回去,話說你真不打算給我幾個人用用?”
周隱忍不住白他一眼搖頭,給他幾個人?
給他一個都嫌多,自己的人可是代表了自己的立場,罷了,就給他一個好了,反正,他也是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