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了貓科動物宛如夜視照相機般視力的是位於它們眼睛視網膜下面,被稱之為脈絡膜的組織。
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的膠捲,從瞳孔進入的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
位於視網膜下面的脈絡膜的作用就如同反射板,它將透過視網膜的光線再反射回視網膜。
這樣,微弱的光線在脈絡膜的幫助下得到了二次利用,因此貓在暗處也能看到東西。
貓的眼睛之所以會在黑暗中發光,也是由於一些光線被脈絡膜反射回來的緣故。
綜上所述,其實很多擁有夜視能力的動物,也是需要藉助一些光亮才能看到東西的!
比如現在的羅文,藉助著月光,雖然比人類時要看的更清楚,更遠。
但也僅僅只能看到一兩百米的距離。
而且對於原本就色弱的貓科動物而言,夜晚完全變成了黑白世界。
這樣一來搜尋獵物就變得非常麻煩。
依靠眼睛肯定是不行了。
那就只能依靠鼻子了!
作為貓科動物,雖然鼻子遠遠沒有狗那麼靈敏,但靈敏度也足足是人類的40倍左右!
對比眼睛,更容易用來搜尋獵物!
它的鼻子不斷聳動,搜尋著獵物們的氣味。
很慶幸,今天並沒有下雨,將所有氣味衝散。
數十上百種各種各樣的奇異味道湧入羅文的鼻頭。
在非洲草原生活兩個半月,他早已熟悉這種氣味。
有青草的,有泥土的,還有一些糞便味道,更有各種各樣經過這裡的動物氣味。
“吸吸~吸吸~”
這些味道有濃,有淡。
羅文必須慢慢在其中挑選出較為濃重的,屬於黑斑羚和瞪羚的氣味。
氣味的濃郁,與動物在這裡停留的時間長短,以及離開的時間長短有關。
很遺憾,在一堆氣味中,羅文並沒有聞到獨屬於黑斑羚的氣味,反而聞到了斑馬的氣味。
羅文自知現在捕食斑馬仍舊為時尚早。
他帶著兩隻母獸繼續往前走,一邊走,一邊收集氣味。
PS:感謝【敖敖嗷嗷嗷】、【醉夢殞恤歲月】的打賞,還有各位讀者的月票、推薦等等,不知不覺都快要20萬字了........再過一陣子就50萬....100萬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