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楚國國內,可真是百廢待興,且舊得制度,已經徹底崩潰,這要治理起來其實非常不容易。
而人是餓不起的。
必須得趕緊下達政策,否則的話,這馬上又會發生動亂。
如今楚人們都在期待的新制度。
而關於如何治理楚國,姬定早就設想好了。
他立刻下達一系列的政令。
首先,當然是農業政策,這也是至關重要的,沒得飯吃,說什麼都是白搭。
姬定下令,將所有肥沃的土地,全部都均發給平民,而那些貧瘠之地和荒蕪之地,則由國家經營和開發。
因為目前人口少,但土地非常多,是完全可以這麼幹的。
只不過這跟以往的政策相比,可真是倒著來的,以往都是權貴佔據著最肥沃土地,野人耕種貧瘠之地。
但是這土地不以戶籍地發放,是以人所在地就近發放,之前全國大亂,這人是到處亂跑,姬定的意思,就是你跑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活,發放新得戶籍,這目的就是要瓦解楚國的鄉村勢力。
同時全國免除三年稅賦。
這不單單是農稅,什麼稅都不用繳納,你努力所得,統統都是你的,國家分文不取。
其次,就是經濟政策。鹽、貨幣、礦資源,以及部分山澤資源,全部都收歸國有,由國家統一運營。
這其實就是一種間接稅,這糧食什麼的,都不收稅,但是我可以用鹽和貨幣,去交換你們的糧食。
這間接稅比直接稅更容易讓人接受。而且那些資源,以往跟平民就沒有半毛錢關係,都是從貴族那裡收上來的。
平民當然會樂於接受。
最後,就是制度的建設。設郡、州、縣三級行政區域,具體就是根據以後的地圖規劃的,有山則以山劃線,有河則以河劃線,便與管理。
行政與司法分開。其中行政與之前的定義不同,以前的行政是在一個“管”字。而如今的行政是定義為“幫”。
設立官府的目的,不是說管理當地的百姓,而是去幫助當地百姓過上好生活。
這也是用墨家思想來闡述的。
目前大量的新式農具都在生產中,官府將負責幫助百姓使用這些農具,以及教會他們一些耕種技巧和經驗。
這生產力進步太快,許多人一時半會無法適應。
但話說回來,這政治家制定的政策,肯定是包含著政治目的的,如果要幫,那就要幫到每一個村,中國自古以來,可都是皇權不下縣。
皇權只管到縣級別,不會再往下,下面就是鄉紳勢力,但既然是要人人平等,姬定可不打算扶植這鄉紳勢力。
他希望能夠一併剷除。
姬定將會藉著新會組織的特性,以及技術的推廣,將權力直接伸入到鄉村。
他將以中央的名義,成立發展小組,負責全國農業管理和技術推廣。
用發展小組這個行政機構來取代鄉紳。
同時教育也歸國有,而姬定將首推工技學,教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都是來自於教育,他將利用教育抑制鄉村勢力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墨者。
除教育之外,還有法制,這也是為了平衡墨者。
而關於中央機構的建設,姬定暫時是採取會長六部制。
六部部長與會長是一個整體,將負責國家的決策,而部長將由會長直接任命。
其餘絕大部分官員,都是採用招聘的方式。
姬定沒有選擇科舉,那是因為科舉會將天下人才都吸引到這裡面來,但是他希望各行各業能夠百花齊放,尤其是在科學方面。